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孕检查出“问题心”别慌!浙江这套“救心”体系帮你做对决定
发布时间:2025-11-07 10:23:39 星期五   都市快报

从“产前”到“产后”

打通防治链条

让生命接力更顺畅

先心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出生缺陷疾病,也是5岁以内儿童致死的首要因素。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并将先心病列为出生缺陷防治的重要突破口。浙江省作为先行省份,早在2012年就着力构建先心病产前产后一体化防控体系,2019年将新生儿先心病筛查纳入民生实事,2020年实施免费筛查,2023年建成覆盖全省的产前产后一体化协作网络。

如今,基层医院发现胎儿心脏异常后,通过数字化平台实时上传影像资料,专家团队1小时内出具评估意见;新生儿筛查阳性后,24小时内就能转运至专业的儿童心脏中心,真正实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目前浙江省新生儿先心病筛查率超过98%,救治成功率稳定在97.8%。

全省新生儿死亡率从2018年的1.57‰降至2024年的0.86‰,先心病致死因素排位由第1位下降至第4位。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被挽救的生命、一户户重获希望的家庭。

2024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浙大儿院与浙大妇院联合列为首批国家胎儿心脏病母胎医学一体化管理特色建设单位,为双方深化先天性结构异常胎儿诊治协作注入强劲动力。未来,我们计划创新设立宫内转运特殊通道,构建覆盖产前诊断、胎儿干预、分娩救治、新生儿康复的全流程一体化服务体系。这一特色服务模式,既能实现“母婴同室、无缝衔接”的连续照护,切实提高母婴生存率与生活质量,更能通过全链条平台化管理,优化诊疗路径与管理策略,为实现“生得更安全、育得更健康”的民生愿景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相信,未来,先心病防治将从“治得上”向“治得好”迈进,更多的生命奇迹,正在不断创造。

从“胎儿”延伸到“成人”

让每一颗“心”

都有全生命周期的守护

“手术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是如何让孩子在术后依然健康成长。

这也是浙江不断推进先心病全周期诊疗网络建设的意义所在——

从预防、诊断、治疗到康复、随访,让先心病的防治,从“救一时”走向“护一生”。

许多复杂先心病并非手术后就一劳永逸。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心脏结构和功能会再次发生变化,法洛氏四联症、格林姑息术后等患者在这一阶段容易出现远期并发症。

我曾接诊过一位成年患者,儿时做过法洛氏四联症手术。工作后常感乏力、胸闷,到浙大儿院检查才发现肺动脉瓣返流。再次手术治疗后,症状消失了。

这样的病例提醒我们——术后管理同样重要。

如果说,“产前产后一体化”让生命接力更顺畅,“超声筛查提前4周”减少了女性终止妊娠的创伤;那么,“全生命周期管理”就是让患者健康得到长远保障。

作为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浙大儿院已打破“只治小朋友”的边界,建立全生命周期随访与再治疗体系,即便是手术多年的成年人,也能在这里继续获得专业照护。与此同时,我们牵头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生命早期暴露与儿童健康预警系统”,联合全国多家机构开展大数据监测,探索从“治疗”向“预防”转变的新路径。

医学的尽头,是信任与希望

以科技与温度,共守生命之光

我仍记得门诊中一位7岁的法洛氏四联症患儿,刚完成肺瓣植入手术,母亲问我:“10年后是不是还要再换瓣膜?”我笑着回答:“也许那时已经能用微创方式替换了。”

这不仅是安慰,更是我们给自己的承诺——永远向前,永不止步。

过去几年,我们见证了手术成功率从不足80%提升到97.8%,筛查率从不到50%跃升至98%以上。

而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在这条路上前行。

因为我们知道,先心病防治,不只是一个团队的努力,而是整个医疗体系的责任;它关乎孩子的健康、家庭的幸福,更关乎社会的未来。

我们相信,随着先心病防控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医学科技的持续突破,越来越多的孩子重获“心”希望,更多的家庭在科学与信任中,做出更有底气的选择。

(为保护隐私,文内患者为化名)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林琳 通讯员 祝姚玲 陈梦茜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