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药,是一把传承千年的智慧“钥匙”。当古老的东方智慧与现代科技的澎湃力量相遇,一场关乎人类健康的变革已在悄然发生——科技创新为中医药“插上翅膀”,使其能更精准、更高效地守护人民的健康福祉。
说起科技创新与中医药结合的“进化”产物,浙江省中山医院党委书记马慧娟如数家珍——脊柱侧弯推拿矫正机器人、3D打印脊柱侧弯矫形器、经皮暨穴位治疗仪、腕表型穴位刺激止呕仪、健脾助长丸、双消解酒丸、本草咖啡……“科技的力量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让优质的中医药资源化繁为简,以更便捷、更日常的方式走出医院、走进家庭、走进生活。这不仅体现了科技进步的人文温度,更是中医药‘以人为本、天人相应’的智慧在现代社会的生动实践。”马慧娟表示。
戴上“腕表” 一键止呕
晕车、孕吐、化疗后副作用……某些情况下,恶心、呕吐会为生活带来不小的困扰。人体有一个内关穴,位于前臂内侧,腕线纹上约三指宽处。刺激内关穴,可以带来很好的止呕效果,且纯物理刺激,非常安全。10年前,浙江省中山医院针灸研究室房军帆研究员便萌生了能否设计出一款便携式止呕产品的想法。
“当时不是没有经皮穴位电刺激类仪器,但是体积很大,需要专人操作,而恶心呕吐往往是在短时间内不受控地发生的,无法预判。像单纯的晕车,只要下车就能慢慢好转,也没有必要上医院。我们最初的设想就是做好转化,想让老百姓随时能够用上和医院同等疗效的便携式器械,及时解决问题。”
将电刺激电路小型化到能随身携带的程度并不容易。经过多年研究,大约5年前,腕表型穴位刺激止呕仪初具雏形,可根据自我耐受情况调节刺激强度,做到随开随用。“但我们觉得这还远远不够,后来确定往智能化方向转型。”
根据现阶段临床试验,在化疗后恶心、呕吐患者群体中,止呕仪效果很不错。目前,除了能通过穴位电刺激止呕,这块腕表还搭载了许多传感器,可以同时监测血氧、心率、睡眠情况等。“未来,我们将继续迭代,希望能将它进一步转化成贴片式,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贴在不同的穴位上,达到治疗不同疾病的目的。”房军帆说。
小小药丸 双消解酒
很多人都觉得喝完酒以后睡一觉就没事了,其实酒精对身体的影响会持续很久,尤其是频繁喝酒的人。
“每年这段时间醉酒的患者就开始多了,能不能做一款方便的制剂解解酒呢?”2024年年底,浙江省中山医院中药药学部主任吴瑾瑾主任中药师与男科主任孙洁主任中医师聊天时,偶然聊起这个话题,二人一拍即合。
“喝酒的时候,没有人只喝酒,经常会大吃大喝,而且是一些肥甘厚味的食物。”想到这里,孙洁在组方时特意考虑到消积的问题,以葛根、枳椇子、焦六曲、炒山楂等为主要成分,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做药物加减。“双消解酒丸的‘双消’,其实就是又解酒又消食,能促进酒精的代谢,缓解饮酒后的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同时也能消食化积,缓解饮食过量导致脘腹胀满等症状。”
吴瑾瑾说,双消解酒丸属于协定方,一般情况下,中药以汤剂为主,生活中携带不便。“考虑到这一点,我们特意将双消解酒丸临方加工成丸剂(中药临方制剂是中医药领域的特色服务,根据医生开出的药方将中药临时加工为更易服用或更适合病情的剂型),将药物浓缩于小小的丸剂,既方便携带,服用量也不大。”
每逢节假日,双消解酒丸的开方量便会有一定的增长。“但我们还是要提醒,喝酒总归要靠自我控制,不能想着有解酒丸能帮助酒精代谢就无节制饮酒,这就本末倒置了。”孙洁强调。
健脾助长“巧克力” 可爱又易食
针对儿童生长发育迟缓,中医有着许多有效手段。“健脾助长的中药在临床中已经用了许多年,效果也很不错,但确实有不便之处,需要每天早餐、晚餐后服用,对于上学的孩子来说带着不方便,而且刚吃过饭,再喝一大包中药,也可能会喝不下,依从性不高。”浙江省中山医院党委书记、中西医结合儿科专家马慧娟主任医师说,考虑到这个问题,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医院特别推出了可爱又易食的健脾助长丸,适合5周岁以上儿童。
中医认为,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有四个证型,“以党参、炒白术、山茱萸、生地、菟丝子等为主要成分,我们专门做了调整与成分加减,使方子具有普适性,帮助孩子改善肾虚、脾虚、面色萎黄、形体瘦小、烦躁易怒、胃口差、手足心偏热、夜寐不安等症状”。从汤药调整到丸剂,医院在健脾助长丸的造型上也下了功夫,选择小熊脚印等卡通图案,甚至连颜色也做了调整,看起来更偏向巧克力的颜色。
马慧娟说,从今年3月起,健脾助长丸历经多次版本调整,“大人对于口味的接受程度跟孩子不一样,组方中的每一味药我们都单独尝过味道,对于酸、涩、苦的药物,选择用作用相近的其他药物替代,添加大枣等增加甜味,希望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历时5个月左右,健脾助长丸“最终版”终于确定下来,目前,孩子们的临床接受度反馈挺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