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浙江省新华医院破解智慧设备“孤岛”难题 全面打造数字化智慧康复中心
发布时间:2025-10-17 10:52:18 星期五   都市快报

康复医疗工作是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在卫生事业和大健康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系统评估和康复治疗,以全面达到改善或重建患者功能的目的。

作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的特色专科,脑病与康复科立足“健康中国”战略需求,以神经系统疾病防治与康复为核心,构建了集临床诊疗、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于一体的中西医结合康复体系。

目前,随着人工智能、神经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的深度融合,浙江省新华医院在康复医疗领域又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步伐,全力打造整体数字化康复特色,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专业化、智能化、体系化、多元化的诊疗与康复服务。

智能科技助行,数字化跑台分析

偏瘫患者精准康复,迈出“新”步伐

66岁的钟大叔是广东江门人。去年,他突发脑梗,在当地医院救治后度过了危险期,但留下了右侧肢体功能障碍的后遗症。

钟大叔积极做康复,身体小有进步后,他多次尝试步行,但因平衡功能欠佳,屡次跌倒,此后迈步开始畏畏缩缩,甚至对走路产生了恐惧感。时间一长,他不仅站立时歪扭着身子,右腿还形成了偏瘫步态——僵直着腿,依托拐杖拖地前行。

好不容易取得的进步回到原点,钟大叔异常沮丧。今年7月,他从网上得知浙江省新华医院申花院区启动了融合AI技术的“智慧康复”模式,他决定来杭,重拾康复希望。家属也很支持,不远万里从美国赶来杭州。

脑病与康复科毋振华主任团队对钟大叔进行精细化的步态分析与动态调整,以精确控制的外骨骼机器人辅助,结合数字化跑台,为其制订了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每天,外骨骼机器人“带动”钟大叔的双腿模拟行走,并实时监测和记录他在训练中的各项数据。在一天天的康复训练中,8月初,钟大叔在支具辅助下就能脱拐步行。而数字化跑台的科学数据印证了这些进步,对比分析显示,无论是躯干屈伸度,髋、膝关节屈度,还是步态的对称性、稳定性及步幅等核心指标,均得到了显著改善。

为了表达感谢,钟大叔一家特地送上了“康复有方,步履铿锵”的锦旗。这面锦旗,正是智慧康复切实惠及患者、赢得信任的证明。

“在过去,想要帮助偏瘫、脊髓损伤、步态异常等患者进行步态训练,对患者的下肢肌肉力量均有一定的要求。下肢肌力0级的患者想要自主行走,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今,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以及数字化跑台的运用,不仅高效引导了患者正确步态的重建,即使是下肢肌力0级的患者,也可以被设置好步态大小、频次的机器人带着往前走,甚至辅助进行上下楼梯的训练,让重新走路成为可能!”毋振华直言。

被动康复转为主动康复

“脑机接口”训练系统如虎添翼

近日,脑机接口(BCI)训练系统正式启用,这为脑病与康复科又添上一抹浓厚的科技色彩。

“人体神经系统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控系统,当感觉器官从外界获得信息后,通过传入神经传给大脑,大脑中枢神经再发出指令,传递到周围神经,从而协调完成各种生理功能。但是,对于因神经系统疾病或者外伤导致语言、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而言,从中枢神经到周围神经的‘接口’出了问题,导致指令无法完成。”毋振华提到,脑机接口相当于是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信息桥梁,用电流重新建立起断裂的神经,实现二者直接信息交互的新型交叉技术。

根据脑电信号获取的方式,脑机接口分为侵入式、非侵入式和介入式。浙江省新华医院引入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仅在头皮外侧以无创的方式采集脑信号,简单易用且安全。

毋振华以“脑机接口思维互换系统”为例做了解释。

“渐冻症、高位截瘫、闭锁综合征患者的认知和情感都和正常人无异,只是语言或运动能力受限,这对患者而言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毋振华说,脑机接口思维互换系统则是通过直接解码大脑神经活动来实现“意念打字”。在稳态视觉诱发系统的协助下,患者只需紧盯屏幕上的字母数秒,设备就可以直接解析大脑神经信号,将用户的思想意图转化为文字输入,帮助完善患者的语言功能,成为一种便捷的全新沟通方式。

“再比如吞咽障碍,患者通常会用到电刺激训练,但传统康复依赖于人工训练——由康复师主导,看到患者即将出现吞咽动作时,通过控制设备发出电流刺激咽喉部肌肉,帮助完成吞咽动作。这相当于是做被动的康复训练。”毋振华解释,“而脑机接口吞咽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的应用,是将被动治疗升级为主动康复,重建‘意识-神经-肌肉’的闭环。屏幕显示食物引导患者执行吞咽运动想象任务。如果患者发出‘我想吃’的信号,脑电采集设备就会捕捉并识别,经过解码、分析和计算,触发电刺激模块,输出特定治疗波形和治疗频率的电脉冲,从而实现吞咽运动和大脑活动的同步训练。”

毋振华介绍,脑机接口还包括上下肢主被动康复训练仪、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踝关节训练仪和手功能康复训练仪,其目的都是化被动康复为主动康复。“康复被动训练10次,不如主动训练1次,脑机接口技术对康复医学意义重大,可以帮助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高位截瘫、闭锁综合征、帕金森病晚期、中风后遗症等患者改善运动、语言和感知功能,实现‘心想物来’。临床上,我们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量身定制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方案,选择接入适宜的脑机接口。”

“魔镜”前一站,迅速筛查体态

中西医结合解除不良体态困扰

毋振华指出,脑病与康复科不单是各种脑病的康复,还包括骨折术后、运动损伤、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骨科康复;脊柱侧弯、盆骨前倾、圆肩驼背、颞下颌关节紊乱等体态管理;产后女性盆底肌松弛、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松弛等盆底康复。

这些康复过程都有可能用到“黑科技”。比如,被称为“魔镜”的AI体态矫正镜,是结合了人工智能技术与体态评估的设备,你只要在镜前站一站,通过非接触式测量,就能迅速完成初步的体态筛查,极大地提升了筛查效率。

“高低肩、圆肩、探颈、驼背、长短腿……这些都是不良体态的表现,不仅影响个人形象,还是引发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脊柱侧弯等疾病的重要因素。久而久之,可引起肌肉群失衡,出现慢性疼痛。”毋振华强调,及时纠正不良体态,是预防慢性劳损的关键一步,“如果体态初筛发现问题,我们还可以结合数字化跑台,通过步态分析精准找出体态问题的根源,接着结合中医手法与现代康复技术为患者进行矫正。”

不仅在日常门诊运用,先进的、数字化的“黑科技”康复系统也深入运动赛场。在浙BA赛场,浙江省新华医院作为医疗保障医院之一,充分运用深层肌肉刺激仪(DMS)、数字化跑台系统、EVM局部振动仪、体外冲击波等,再配合专业技法,为球员们的连续作战保驾护航,也体现了“医学+科技”赋能体育的无限潜力。

破解AI设备“孤岛”难题

打造首个数字化智慧康复中心

在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作为“预防、临床治疗、康复”三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医学备受全社会关注。

依托浙江中医药优势专科、浙江省神经精神药理学重点实验室、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脑病与康复研究所等核心平台,浙江省新华医院的脑病与康复科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专注神经系统疾病功能恢复,兼顾骨关节、老年及内科疾病康复,提供个性化、精准化、全程化的康复医疗服务。

科室现有床位53张,配备千余平方米的现代化康复大厅与国际先进评估训练设备,融合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吞咽训练、物理因子治疗及中医特色疗法等,结合心理干预与营养指导,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中西医协同康复体系。

近期,脑病与康复科团队将继续与先进技术相结合,通过AI赋能的智慧康复,有效破解智慧康复“孤岛”难题,实现各类设备互联互通,打造整体数字化康复治疗特色中心,助力患者最大限度恢复功能,重返家庭与社会。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张静 通讯员 孙金铭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