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年时间急剧加重,骨头弯成S形
笔述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骨科 陈建松副主任医师
陈建松 浙大儿院骨科副主任,儿科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手外科分会先天畸形学组委员,长三角医院联盟运动医学专委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小儿骨科学组委员。 专业方向:儿童骨折,儿童手足畸形和脊柱畸形,儿童关节疾病微创手术,儿童代谢性骨病等的诊治。
作为骨科医生,临床工作不仅是治疗骨折等外伤性疾病,还包括对肢体与躯干畸形进行矫正治疗。儿童时期是骨与关节畸形的黄金治疗时期。
儿童骨科常见的畸形有很多种, 相对于隐藏在腹腔、胸腔和颅腔内的儿童先天畸形而言,儿童运动系统的各种畸形是比较容易被发现的,比如手脚的各种畸形、马蹄内翻畸形、拇内翻、高肩胛症等。
另外一部分畸形,虽然可能无法一出生就能被发现,但是即使发现了也不见得需要马上治疗,所以也不用担心错过黄金治疗时期,这部分畸形只需要长期随访,如果后期出现疼痛或功能障碍,才需要治疗,比如先天性桡骨头脱位、先天性上尺桡关节融合、先天性跗骨融合畸形、拇外翻畸形等。
但家长要引起注意的是,有3种疾病一定要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一旦错过了治疗的黄金时期,总体效果就会很不理想,而且治疗方案就会由微创治疗变得损伤巨大。
12岁体检发现脊柱侧弯
2年后骨头竟然成了S形
脊柱畸形中占比最高的类型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约占脊柱侧弯的70%。目前AIS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免疫、激素、姿势不良等因素有关,往往从10岁左右开始发病,被称为“花季烦恼”。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男生AIS发病率为0.87%,女生为1.22%。
我接诊过一个女孩,第一次发现有脊柱侧弯是12岁做体检时,当时侧弯程度不算很严重,从外观上也看不出来,家长觉得影响不大,就没有遵医嘱进行康复练习,也没有给孩子佩戴矫正器。没想到之后的两年时间里,孩子的脊柱侧弯急剧加重,不仅出现了高低肩的情况,身高和平衡也都受到了影响,来到医院复查时,我们发现她的骨头几乎已经弯成了S形,手术治疗难度很大,而且治疗后也很难恢复到完全正常的状态了。
AIS的发生和发展会经历一个逐步加重的缓慢过程,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治疗方案也有差异。侧弯程度较轻的患儿可以康复练习或矫正支具治疗,而如果侧弯度数大于45°,就需要手术矫形,因此,早发现早干预特别重要。
对于已经存在轻中度脊柱侧弯的青春期孩子,如果不重视不干预任其发展,很可能将导致灾难性后果。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痛苦越小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由于宝宝股骨头和髋臼发育异常所致,股骨头完全脱出于髋臼之外,可导致宝宝日后走路跛行。这是一种多因素影响的髋关节疾病,具体病因至今未完全明确,目前多认为除了先天性因素外,后天性因素对本病的发生也起着重要作用。
小儿髋关节脱位典型症状包括:两侧臀纹或腿纹不对称,跛行,双下肢不等长,髋关节外展受限,髋关节有弹响声等。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花费越少,痛苦越少。对6月龄以内的患儿,通过佩戴矫正器就可治愈疾病,对6-18月龄的患儿,通过微创复位石膏固定,就可治愈,但是对于超过18月龄的患儿,往往需要做损伤很大的截骨手术,需要把骨盆和股骨截断用钢板钢针固定,孩子将承受非常大的痛苦。
父母如果发现孩子有上述表现,一定要找专业的小儿骨科医生就诊,同时要重视定时常规体检,建议每个孩子做一次髋关节B超(小于6月龄)或X片(大于6月龄),以免漏诊该疾病。
先天性肌性斜颈
大部分能通过保守治疗治愈
小儿斜颈,医学称先天性肌性斜颈(俗称“歪脖子”),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性挛缩 ,导致肌肉缩短,颈部向一侧偏斜畸形 ,同时伴有脸部发育受影响,小于对侧。
患有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婴儿出生1月后,一侧胸锁乳突肌有梭形肿块,较硬不活动,至5个月后逐渐消退,胸锁乳突肌纤维性萎缩变短呈条索状。典型表现为枕部偏向患侧、下颌转向健侧,健侧面部饱满,患侧面部变小,眼睛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颈部胸锁乳突肌肿块是斜颈最重要的体征,对于满月后的婴儿,父母需仔细触摸双侧颈部,如果摸到硬块,建议寻找儿童骨科医生诊治。对于B超检查后证实为肌性斜颈的孩子,需尽早开始治疗,大部分患儿都能通过保守治疗治愈斜颈;对于18月龄以上的患儿,如果胸锁乳突肌严重挛缩导致颈部明显歪斜,则需要手术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