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时只觉得手背一阵钻心地疼,红得像被火烧过一样,谁能想到,这伤好了之后,反而长出了更折磨人的疙瘩!”回忆起两个月前的意外,来自湖州德清县的李大伯(化名)仍心有余悸。家中日常使用的热水壶,竟成了让他饱受疤痕困扰的“元凶”。
大伯右手遭遇热水烫伤
伤口结痂后却又长出了一块“硬疙瘩”
据了解,当时李大伯像往常一样准备烧水泡茶,他左手提起刚烧开的热水壶,转身时脚下不慎打滑,水壶瞬间脱手,滚烫的开水顺着壶嘴泼溅而出,大半都洒在了他的右手背上。热水接触皮肤的瞬间,剧烈的灼痛感顺着手臂蔓延,李大伯慌忙甩掉水壶,手背已经红得发亮,几处皮肤甚至起了透亮的小水泡。
“小伤,涂点药膏就好了。”李大伯没把这事放在心上,从家里药箱翻出烫伤膏涂抹后,便继续忙活家务。谁知一段时间后伤口逐渐愈合,皮肤却开始凸起发硬,形成深红色的疤痕,就像一块突兀的“硬疙瘩”贴在手上。
更让他难以忍受的是,这些“硬疙瘩”还越来越厚、越来越大,不仅影响手部活动,还时常传来钻心的痒意,夜里痒得他辗转难眠,忍不住抓挠时又会引发刺痛。为了缓解不适,李大伯试过偏方药膏、热敷按摩,可疤痕不仅没消退,反而蔓延到了手腕处,成了连片的瘢痕疙瘩。
在家人的劝说下,李大伯专程来到杭州市肿瘤医院的瘢痕放疗专家门诊,找到了毛燕娇主任医师。经过详细检查,毛燕娇明确诊断:李大伯手背的疤痕属于烫伤后引发的病理性瘢痕增生,且已发展为瘢痕疙瘩,需通过“手术+放疗”的综合治疗方式去除瘢痕、缓解症状。后续李大伯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治疗,他手背的瘢痕痒痛感果然有明显的减轻,就连瘢痕颜色也淡了不少,逐渐接近正常肤色。
瘢痕放疗有讲究,这些要点需牢记
“很多人以为烫伤后伤口愈合就万事大吉,却忽视了病理性瘢痕的风险。”毛燕娇解释,烫伤疤痕放疗是一种温和且精准的医疗辅助手段,通过低剂量放射线作用于异常增生的疤痕区域,能有效抑制疤痕组织中细胞的过度增殖,防止疤痕持续增厚变硬。这种方法尤其适合反复发作的瘢痕疙瘩,或常规手术、药物注射治疗效果不佳,且复发风险较高的患者。
毛燕娇进一步介绍,并非所有烫伤疤痕都适合放疗,其适用情况有明确界定:比如持续增生超过6个月仍未稳定,且伴随凸起、发红、瘙痒的增生性疤痕;超出原始损伤范围、呈浸润性生长,且单纯手术复发率高达45%—100%的瘢痕疙瘩;以及关节附近、面部等影响功能或外观的严重疤痕,都可将放疗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选对治疗时机,能让疤痕治疗效果事半功倍。”毛燕娇强调,对于需要手术切除瘢痕的患者,建议在术后24至48小时内启动放疗,此时疤痕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活性最强,正处于增殖高峰,及时干预能最大限度抑制增生,帮助瘢痕软化变平,降低复发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瘢痕放疗在降低复发率方面同样效果显著。数据显示,瘢痕疙瘩单纯手术治疗的复发率可能超过50%,而术后配合放疗,复发率可降至10%—20%。
“出现烫伤后,若发现伤口愈合后有异常增生迹象,一定要及时就医,早干预才能避免疤痕问题加重。”毛燕娇特别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