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九旬老人滴水难进,一个“小孔”助其化险为夷 食管癌防控要重视内镜检查
发布时间:2025-09-05 09:54:49 星期五   每日商报

近日,浙江省中医院消化内科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幅用镜框精心装裱的“医德高尚、医者仁心、大爱无疆”大字。

“太感谢你们了,若不是你们精湛的医技,真不敢想象我家老人会面临怎样的折磨。”李先生(化名)一家冒着高温,来到医院向消化内科杨叶主任医师团队表示感谢,帮助98岁高龄的王奶奶解决了困扰3个多月的身心痛苦。

高龄、滴水难进、传统手术受限……种种“生命难题”却被杨叶医生团队用一枚“小孔”化险为夷。

高龄老人患食管恶性肿瘤

一餐一饭竟成奢望

“老妈吃不下东西,热汤一喝就呛,面条咽不下,连喝水都困难,人也一天比一天消瘦,我们做子女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6月初,李先生一家慕名找到了浙江省中医院消化内科杨叶主任医师。原来,李先生的母亲王奶奶已是98岁高龄,此前3个月,老人进食即出现咳嗽、胸痛剧烈等症状,食欲越来越差,体重也因此骤减。

杨叶为王奶奶完善了一系列检查,在胃镜检查中发现,她距门齿25—32cm处呈菜花状肿物伴深溃疡,管腔最窄处仅6 mm,超细胃镜亦难通过,活检提示:食管恶性肿瘤。

王奶奶年近百岁,营养状况差,体质虚弱,根本无法承受传统的外科手术以及放化疗。处理不了病灶,老人无法正常进食。子女左右为难。

“小孔术”巧辟蹊径

高龄不是医疗禁区,重建生命通道

就在李先生全家一筹莫展时,杨叶主任医师团队反复评估,提出了更为安全有效的方案——“经皮内镜下胃—空肠联合造瘘术(PEG-J)”。即不开胸、不切胃,仅在腹壁和胃壁造一个0.5 cm的瘘口,置入空肠营养管,绕过梗阻食管,直接把营养“一步到胃”。

手术20分钟即告成功。当天,第一袋肠内营养液便沿王奶奶的“新通道”缓缓流入,她也未再出现呛咳的症状。

手术后,浙江省中医院护理团队接过了王奶奶的“生命补给”接力棒。经过精准的营养支持与精心护理,老人精神日益好转,目前已顺利出院。家属感慨:“没想到小小一个‘孔’,竟然救回了一条命。”

杨叶介绍,以往针对王奶奶这样的患者,常规做法是建立鼻饲营养管,即将一根营养管通过鼻腔放入胃内。这种方法也能为患者供给营养,却面临三大尴尬:咽喉持续刺激,老人频频欲拔;管子外露,生活不便;更有不少患者因“挂面”般鼻管羞于出门,生活质量大打折扣。相比之下,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PEG-J)创伤小、恢复快,且管路藏于衣衫之下,外人难以察觉。

杨叶提醒,食道癌如早发现完全可以在胃镜下切除,早诊早治是食管癌防控的核心。“不少患者将吞咽梗阻感、胸骨后不适、反酸等早期症状归咎于咽炎、胃炎、胃食管反流等疾病,导致延误治疗。”杨叶提醒,若反复出现以上症状,建议及时到消化专科就诊,定期接受内镜检查,以便发现早期病灶、及时治疗。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叶歆 通讯员 朱春洋 吴煜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