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岁的李奶奶(化名)有十年2型糖尿病史,一直按时吃药、测血糖。可最近她总觉得没胃口、人也瘦了一圈,去医院一查——血糖控制变差了,肿瘤标志物CA199升高,进一步做CT竟发现胰腺长了个东西!最后经穿刺确诊为胰腺癌。
因为年纪大、身体弱,手术风险高,李奶奶最终选择了放化疗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
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被称为“癌中之王”。
根据《欧洲癌症杂志》《糖尿病与代谢杂志》等权威期刊的研究,糖尿病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糖尿病病人因胰岛素抵抗和异常的血糖代谢患胰腺癌的风险大大增加。
高危人群
这些人群需特别警惕
✅ 病程>5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血糖控制不佳者。
✅ 慢性胰腺炎病史,特别是伴有胰腺钙化或胰管扩张的患者。
✅ 长期吸烟者(患病风险增加2~3倍)、酗酒者。
✅ 体重指数(BMI)≥28.0的肥胖人群,偏好高脂高蛋白饮食,特别是喜欢摄入大量红肉和加工肉类的人群。
✅ 有胰腺癌家族史,尤其一级亲属中有发病者(风险增加3~5倍)。
✅ 年龄>60岁,80%病例集中于60—80岁之间。
关键信号
早期识别注意这些信号
✅ 半年内体重莫名下降超5%(比如60公斤的人瘦了3公斤以上),且无法用饮食改变或运动量增加来解释。
✅ 持续性中上腹钝痛或胀痛,可向腰背部放射,仰卧位加重。
✅ 糖尿病病情突然恶化,药物疗效明显下降。
✅ 食欲明显减退、厌油腻、脂肪泻(大便次数增多、量多、恶臭)等消化异常。
✅ 无痛性黄疸,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如浓茶、大便陶土色。
防控策略
从生活方式到精准筛查
生活方式干预
严格血糖管理:一般患者糖化血红蛋白<7.0%,年轻患者可控制在6.5%以下,老年患者可适当放宽至7.5%~8.0%。
科学饮食结构:遵循以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如鱼、禽、豆类)为主的膳食模式,尽量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如香肠、培根)的摄入,烹饪时多选择蒸、煮、炖,避免高温煎烤。
戒除不良习惯:戒烟、戒酒。
体重精细管理: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24.0以下,每周坚持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早期筛查
所有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一次腹部超声检查,每6个月检测肿瘤标志物CA199。
高危人群:每1~2年查胰腺增强CT或MRI,出现可疑症状时行内镜超声(EUS)检查。
特殊检查指征:新发糖尿病>50岁,长期糖尿病病情突然恶化,胰腺癌家族史者。
特别提醒
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病程长、控制不佳者,应将胰腺癌的预防和筛查纳入日常健康管理。切勿忽视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持续腹痛或血糖突然失控等关键信号。一旦出现可疑症状或属于高危人群,应主动到正规医疗机构咨询,并进行必要的筛查。
供稿:萧山区卫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