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69岁胰腺癌患者肺栓塞危及生命
发布时间:2023-03-28 10:13:32 星期二   都市快报

肿瘤患者是血栓高发人群,据统计,中晚期肿瘤患者中约20%-30%死于血栓性疾病。因此,对于肿瘤患者而言,血栓的预防和早期治疗显得非常重要。

今天,我们邀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方欣,和大家聊一聊肿瘤患者如何预防血栓的问题。

以下是方欣口述——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由于血液在静脉系统内异常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从而引发的一系列病症,是世界排名第三的常见心血管疾病,也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由于其发病隐匿,大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容易漏诊、误诊,常被称作“沉默的杀手”,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和低发现率等特点。

静脉血栓最常见是在下肢深静脉和盆腔静脉。血液流速缓慢、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三要素。

而肿瘤患者,尤其是处于进展期和中晚期的肿瘤病人,往往同时具备了以上三大高危因素:

一是肿瘤本身会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和一些肿瘤坏死因子,加上受一些治疗肿瘤所必需的药物影响,肿瘤患者的血液常常处于高凝状态;

二是很多肿瘤病人常合并营养不良状态,因各种原因可能需要长期卧床,导致血流缓慢,尤其是下肢,更容易局部血流瘀滞,形成血栓,此外,肿瘤占位效应也会挤压血管,导致局部血流速度变慢;

三是血管内皮的损伤,这种损伤又分为物理损伤和化学损伤。比如很多抗肿瘤治疗需要进行深静脉置管、手术和有创操作等也会造成局部血管内皮的损伤。而细胞因子、炎症因子和药物也可能造成血管内皮的损伤。

我们接诊过一位69岁的男性患者,他是在2022年底因为右上腹痛到当地医院检查,CT提示胰腺癌伴肝内多发转移,随后转诊到我们医院。

该患者存在诸多血栓高危因素,同时存在下肢肿胀情况,因此,在我院住院之初,我们给他做了针对性的检查,发现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一步的CT还发现了双侧肺动脉栓塞。而高危型的肺栓塞是有可能危及生命的,为了预防短期内肺栓塞加重,所以我们当即给他进行了下腔静脉可回收滤器的植入,并在抗肿瘤治疗的同时进行了规范的抗凝治疗。

在度过了再发肺栓塞的高危阶段后,顺利地回收了滤器。经过2个多月的治疗,肺栓塞有明显好转,下肢肿胀也消失了。

但好景不长,没多久,他再次入院,来的时候情况很不好,双目睁大、呼吸费力,血氧饱和度低于90%,心率达到140次/分钟。我们检查发现,他出现了血栓复发,肺栓塞和之前相比也有加重,经过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到患者出院后未坚持服用抗凝药物。经过积极的救治,总算是挽回了患者的生命,目前这位患者已经出院,这次可不敢再大意了,遵照医生的嘱咐,规范地进行着抗凝治疗。

为了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杭州市肿瘤医院一直非常重视院内VTE的防治,从去年12月开始,我们建立了VTE院内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对所有住院患者开展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预防及治疗、跟踪随访等全流程管理。

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的评估是有非常精细的量表的,而且需要进行动态跟踪。有一位60多岁的肺癌晚期患者,在我们医院住院治疗期间,因病情发生变化,经医生评估发现该患者从入院时的血栓风险“中危”提升到了“高危”,引起了主管医生的高度关注。主管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先后进行了下肢静脉超声、CT肺动脉造影检查并积极予以药物联合机械预防,很好地避免了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

我们成立院内VTE防控体系的目的,就是为了对肿瘤患者的VTE风险进行有效评估,从而筛选出中高危的患者,以便及时采取规范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降低因VTE导致的肿瘤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同时,这也是国家医疗质量安全十大改进目标之一。

接下来,我们还准备继续深入推进这项工作,覆盖门诊患者,进一步将血栓预防的关口前移,为肿瘤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林琳 通讯员 谢文竹    编辑:邹卓琪

 

主管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先后进行了下肢静脉超声、CT肺动脉造影检查并积极予以药物联合机械预防,很好地避免了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该患者存在诸多血栓高危因素,同时存在下肢肿胀情况,因此,在我院住院之初,我们给他做了针对性的检查,发现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一步的CT还发现了双侧肺动脉栓塞。而高危型的肺栓塞是有可能危及生命的,为了预防短期内肺栓塞加重,所以我们当即给他进行了下腔静脉可回收滤器的植入,并在抗肿瘤治疗的同时进行了规范的抗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