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上了年纪易房颤,有人得病不自知
发布时间:2021-06-09 07:10:00 星期三   每日商报

生活中,人们都有过心跳加速的感受,比如剧烈运动、紧张、惊吓等过后会出现心跳加速的情况,正常情况下休息一会就会恢复正常,但如果运动过后经常出现胸闷、心跳加速的情况,就要引起重视了,很可能是房颤在作怪。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中老年人以及心脏病患者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常见表现为胸闷、心慌等不适症状,严重情况会引发脑血栓、心衰等疾病。浙大一院房颤中心王齐齐副主任医师介绍,“和非房颤患者相比,房颤患者卒中的发生风险增高5倍,而且房颤引发的卒中具有致残率高、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等特点,危害极大。”

上了年纪不重视房颤 经常有老人突发脑卒中

绍兴的郑大伯今年58岁,大约一年前感到有些心悸气急,躺着休息可以得到缓解。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有所加重,稍微活动后就会胸闷、气急,坐位或卧位休息均不能缓解,偶有还会咳嗽。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当地医院就医,心电图显示阵发性房颤,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心功能已经受损。医生建议射频治疗,但郑大伯听说要手术,非常害怕,一直拖着不肯,靠药物缓解。

半年前,郑大伯突发脑卒中,幸好发现及时,没有发生严重后果。在家人的劝说下,他来到浙大一院房颤中心就诊,做了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术,术后三天症状消失,心率恢复正常。

在王齐齐的门诊中,经常遇到郑大伯这样的患者,因为担心手术而拖着不肯治疗,只能导致心功能情况越来越差,再行手术也很难让心脏完好如初。

与郑大伯几乎同一时期,萧山64岁的王阿姨也因为不重视房颤而悔不当初。三年前,王阿姨就有发作性心悸,每当劳累、情绪激动时就会心悸,伴胸闷几分钟,稍微休息后缓解了,严重时就吃点药,从未想过到医院正规检查治疗。

一周前,王阿姨爬楼梯时出现胸闷气急的情况,伴乏力。第二天晕厥一次,前额部着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紧急送医发现,王阿姨为心房颤动,心室停搏,合并心肌梗死。幸运的是,在介入治疗和起搏器植入后救回性命,然而今后她都需要长期接受抗凝治疗。

“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是临床治疗房颤最常见的方法,却不是万能的。”王齐齐认为,选择药物治疗还是需要导管消融,需要专业医生判断后决定。并且,与导管消融相比,药物控制房颤发作的效果并不理想。“导管消融手术控制房颤发作效果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大部分患者可以在术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房颤不再发作。”

半数患者无明显症状

房颤治疗谨记“三早”

明天(6月6日)是全国房颤日,以此呼吁人们增强对房颤的重视。

王齐齐介绍,房颤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其有很多认识误区,普遍对其危害了解不足。约一半房颤患者没有明显症状,所以患者容易忽视,医生容易漏诊。特别是阵发性房颤,有时发作就几秒钟,很多患者虽然每年体检,但心电图等检查未能捕捉发病时的异样,非常容易漏诊,患者因此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规范化治疗。更重要的是,房颤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于心脏,其并发症更加凶险难防,还会引起脑梗死及其他脏器血栓。

除了中风之外,房颤的另一大危害是心衰。心脏长时间不规则快速跳动会导致和加重心肌劳损,心脏逐渐扩大,心功能下降,最终导致心衰。心衰和房颤互为因果,房颤时间越长越容易心衰;心衰又使得房颤更顽固,治疗更棘手。所以,对于房颤来说,“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

她建议,有房颤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找专业医生检测评估,发现异常及时接受规范化治疗。比如,中老年人群、肥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衰、心脏瓣膜疾病、有房颤家族史、脑梗塞、平时有心慌症状等,及时就诊专业医生检查,减少漏诊。一旦确诊为房颤,无论有无症状,都应接受规范化治疗。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冯双    编辑:邹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