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医生用一块3D打印的“人工下颌骨” 拯救了她的面部
女子实施牙龈癌治疗手术后,面临“失去颜面”
发布时间:2019-11-06 06:00:00 星期三   每日商报

母亲死于鼻咽癌,自己先后遭遇鼻咽癌、肺癌、牙龈癌,手术一次接着一次,前后化疗近40次……十年来,浙江金华的薛女士一直与癌症做着顽强的斗争。不久前牙龈癌再次复发,继续治疗后很可能“毁容”,原本坚强的薛女士问讯后痛哭不已,甚至想放弃治疗。

幸运的是,在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头颈甲状腺外科教授葛明华团队的努力下,采用3D打印“人工下颌骨”植入新技术,让薛女士在切除肿瘤后,如愿以偿保住面部容貌及其他功能。据悉,该技术在我省尚属首次开展。

多次患癌,手术后可能“毁容”

薛女士今年50岁,在过去十年中,她接连遭受重大打击。此前,母亲因鼻咽癌离世。不久后,还未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缓过神的薛女士在当地医院检查出患鼻咽癌。积极治疗后,薛女士的病情稳定了几年。

6年前,薛女士又被查出左肺恶性肿瘤。所幸手术顺利,她又逃过一劫。今年上半年,病魔卷土重来。薛女士因“口腔肿物”被确诊为左下牙龈癌,进行了根治术,临床建议定期复查。

不久前,她总觉得手术过的部位异物感强烈,遂前往当地医院就诊。当地医生考虑为术后复发,建议到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转至浙江省人民医院头颈甲状腺外科,经过CT、磁共振等检查确诊为牙龈癌复发,肿瘤侵犯下颌骨并伴有软组织的缺损。这意味着,手术时将截去一大段下颌骨等,术后会影响面部外观,甚至影响进食和咬合。

“术后要是成了这个样子,我要怎么面对生活呢?”对于这个结果,薛女士难以接受。

3D打印的下颌骨植入患者体内

“治疗这种病症,一般我们会采用游离腓骨瓣精确重建的方式进行修复,但病人之前因鼻咽癌进行过放疗,颈部的血管及组织遭受放射性损伤。采用该方法可能导致移植骨组织坏死。”该院头颈甲状腺外科主任助理徐加杰医师表示,薛女士采用下颌骨修复方法,有致面部“畸形”的高风险。

徐加杰医生介绍:“对于这样的病人以前的做法是仅作钛板的桥式链接修复或不再行下颌骨重建。前者没有良好的支撑,时间长了钛板会松动,造成脱落和外露,严重者需要再次手术拆除钛板。”

“无论是钛板直接修复还是下颌骨切除后不做处理,都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进食、语言及外貌,而且接下来还需要继续进行局部组织的第二次放疗……”葛明华教授、郑传铭教授等专家团队经过反复论证,最后决定运用计算机虚拟手术来精确评估术后组织缺损,然后采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PEEK材料,通过3D打印的方式精准打印因手术造成的缺损下颌骨,同时用远位带蒂软组织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手术中,葛明华教授及郑传铭教授、徐加杰医生等,为患者左下牙龈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包括左侧颊部、口底、口咽、舌扩大切除,然后将左下颌骨部分切除,接着进行腮腺部分切除、颈淋巴结清扫等一系列既定手术程序后,将术前量身定制的PEEK 3D打印的下颌骨即刻植入行下颌骨重建……

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薛女士的面容及语言、进食功能等获得了最大程度的保存和修复。昨天,薛女士来医院复查,恢复情况良好。

为术后精确修复提供新思路

葛明华教授介绍,口腔颌面部肿瘤为临床常见的头颈部肿瘤,主要包括舌癌、口底癌、颊癌、上下颌骨肿瘤等,治疗后对患者的颜面部外观、功能影响显著,严重降低生活质量。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治疗是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切除肿瘤后常常导致不同程度的骨组织及软组织缺损,导致张口、伸舌、咀嚼、吞咽、发音等功能的缺失(舌缺损)。

对于切除肿瘤后颌骨缺损的修复,常用血管化的自体骨移植(髂骨、腓骨等),但像以上患者血管及组织遭受放射性损伤等复杂情况,传统方法就很难满足患者的要求。

葛明华教授说,对于这类颈部血管情况无法满足传统整形外科修复条件的患者,通过3D打印植入技术的应用不失为一种术后精确修复的新思路、新方法。这也是省人民医院国内首次采用3D打印植入技术,也显示了该技术在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及修复重建中应用的实际意义。

据悉,下一步团队将重点研究头颈部组织修复后功能的恢复重建,包括发音、咀嚼、吞咽等重要的生理功能。此外,团队还将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皮瓣挛缩情况、供区恢复情况等,更全面地评价此项技术,进一步优化软件设计。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冯双 通讯员 宋黎胜    编辑:邹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