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热词:
这是位极其不幸又十分坚强的女子:母亲死于鼻咽癌,自己又先后遭遇鼻咽癌、肺癌、牙龈癌,近40次的放化疗,她都咬牙挺了过来。
最后却因省人民医院院长、头颈甲状腺外科葛明华教授的一句——“让患者活得更有尊严”,而落泪了。葛明华教授用上医疗黑科技,帮她切除肿瘤后,还如愿保住了她的容颜及其他功能。
接连遭受疾病打击
薛女士(化名)今年50岁,说起多年的经历,她不禁眼眶泛红。很多年前,她母亲就死于鼻咽癌。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病魔又盯上了她。
刚开始,薛女士也像母亲一样,被确诊为鼻咽癌,经治疗后,病情逐渐稳定。但命途多舛,6年前,身体不适的薛女士被确诊为左肺恶性肿瘤。手术切除病灶后,她又逃过一劫。
今年上半年,薛女士因“口腔肿物”去医院就诊,又被确诊为左下牙龈癌,手术后,医生建议定期复查。日前,薛女士觉得手术过的部位有异物感,而且越来越明显,一丝不祥之兆涌上心头。
在省人民医院头颈甲状腺外科,薛女士被确诊为牙龈癌复发,肿瘤侵犯下颌骨并伴有软组织的缺损。这意味着,手术时将截去一大段下颌骨等,术后会影响面部美观,甚至影响进食和咬合。
“我才50岁,术后成了这个样子,请一定要为我想想办法啊!”薛女士声泪俱下,一再恳求医生。
要让患者活得更有尊严
不少口腔颌面部肿瘤病人在肿瘤切除后,会有不同程度的骨组织或软组织缺损,严重影响面部外观,更会导致张口、伸舌、咀嚼、吞咽、发音等功能的缺失。而多次癌症治疗后,薛女士的情况显然更糟。
为了让患者活得更有尊严,葛明华教授团队在术中为薛女士切除了病灶,并植入3D打印的缺损组织。术后,薛女士面容、语言及进食功能等,获得了最大程度的保存和修复。昨日,来省人民医院复查时,薛女士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
“口腔颌面部肿瘤是临床常见的头颈部肿瘤,主要包括舌癌、口底癌、颊癌、上下颌骨肿瘤等,对患者的颜面部外观、功能、生活质量等的影响非常大。”葛明华教授说,口腔肿瘤中的恶性肿瘤,会对下颌骨造成侵犯,一旦拖延病情,后续治疗要复杂许多。
省人民医院头颈甲状腺外科主任助理徐加杰说,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出现,跟患者生活环境有一定关系,可能是口腔受到了外界某些东西的感染,比如有嚼槟榔的习惯,口腔卫生不好,都会使得口腔内环境变差。
“口腔内的健康状况也直接提醒病患要及时就医。”徐加杰说,口腔内逐渐扩大的增生,比如赘肉、鼓包、肿物等,都可能是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