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余杭区市场监管局发布了系列药品安全科普,将分期连载宣传,普及药品安全知识,提升公众科学用药素养,本期是第三期——常见用药误区下期。
今年,余杭区通过“三进三问三解”助企活动,实地走访52家“两品一械”生产研发企业,收集93项企业需求,以 “一企一策” 精准帮扶,通过政策、专家、资源等方式解决132个注册、生产、检测等难题,帮扶效能显著。
用药误区易踩坑?余杭区市场监管局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
同病就能同治吗?
人与人之间有个体差异,不同病程阶段,病理机制与用药也会随病情的变化产生很大差别。因此,应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例如疾病类型、体重、年龄、肝肾功能状况)采用个体化用药。
用药可以“想停就停吗”?
有些病友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自觉症状好转,便自行停药,这可能会造成疾病的复发甚至更严重的不良后果。药物治疗需按照医师制定的疗程用药,如果用药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应该及时咨询医师和药师,不可随意停用。
“对症下药”一定对吗?
对症下药就是针对症状选择用药,疾病的明确诊断是前提。如果在病因不明,诊断不清的情况下盲目用药,不仅会掩盖疾病的情况,可能还会导致疾病加重。
发热:是很多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如果发热开始就用退烧药,可能会掩盖原发疾病症状,导致诊断不明。
咳嗽:可以将气管内的痰及异物排出体外,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如果一发生咳嗽就用止咳药,则不利于痰液排出,容易导致疾病进展。
腹泻:多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饮食不洁、食物中毒等原因所致,开始是一种保护反应,有利于将有毒和刺激性物质排出体外,如果一出现腹泻就用止泻药,可能会影响毒素清除。因此,“对症下药”不一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