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三千件故宫文物探秘祖国医学瑰宝
发布时间:2018-10-24 06:00:00 星期三   人民日报

《延禧攻略》中,女主凭智斗在宫廷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成为皇帝宠妃。其中争议最大就有新旧枇杷叶的使用。图为该剧截图。

“枇杷新叶有毒”“麝香使流产”“土茯苓解百毒”……这些年,从《甄嬛传》《芈月传》到《延禧攻略》《如懿传》,嫔妃勾心斗角,剧情步步惊心,这其中,麝香、红花等各路中药纷纷登场,成为女主一路打怪升级的重要装备。

宫斗剧里的“中医梗”让古代中医药揭下神秘面纱,走向大众,却也在热播剧中看似越来越不科学。10月18日,故宫研究院中医药文化研究所揭牌成立,在深入故纸堆研究的同时,这一机构能否承担起向大众正本清源中医药文化,并进行科普的使命,令人期待。

故宫3000多件医学文物,了解传统文化不可替代

“故宫和中医药都是中华传统文化标志性的名词,当它们碰到一起时,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我充满期待。”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故宫研究院中医药文化研究所揭牌仪式上这样说。

故宫研究院中医药文化研究所由故宫博物院和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共同建设,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为技术支持单位。

单霁翔告诉媒体,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医学文物3000多件,大致可分为药物、药具、档案、药方、仿单五大类别。就学术研究而言,清宫医学文物是研究医学史、宫廷史,乃至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第一手资料,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故宫博物院将永寿宫作为中医药相关展厅,这样能长期在此展示我们的文物藏品和研究成果,这也是我们中医药文化研究所的阵地。”他说。

单霁翔、故宫研究院院长郑欣淼等共同为故宫研究院中医药文化研究所揭牌。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曹洪欣、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关雪玲受聘为故宫研究院中医药文化研究所所长。

该研究所还力邀一批学术大咖加盟。比如,国医大师路志正,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王永炎,国医大师金世元,国医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国医大师晁恩祥,国医大师张大宁等均受聘为故宫研究院中医药文化研究所顾问。

“中医梗”古为今用确有可能

深入挖掘故宫收藏的医学文物,让人听来激动,毕竟,“宫廷秘方”已大量出现在影视剧里,神奇疗效引得不少仿效者。上海中医专家告诉记者,《芈月传》热播时,到中药房询购淡竹叶、牛舌草,采摘野花自制安神枕头的,大有人在。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还有报道称,“女子看《芈月传》太入戏,要求医生利用碎骨子帮自己堕胎。”

宫斗剧里的“中医梗”到底靠谱吗?《女医明妃传》里出现过七白膏,曾吸引不少效仿者。其实,历史上的七白膏还真是大有来头。据说,这是慈禧太后皮肤白晰嫩滑的秘诀之一,《千金要方》中有载为“治面黑黯皮皱皴散方”。“相传,慈禧中年时为脸部失去光泽而烦恼,御医李德昌、王永隆在八白散基础上制定了妙方——玉容散。八白散主要有八种药材:白丁香、白僵蚕、白牵牛、白细辛、白蒺藜、白芷、白附子、白茯苓。后经过敏测试,去除过敏成分,化裁为七白散。”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皮肤科医生马欣援引这则典故谈到,如今,七白散由白蔹、白术、白牵牛、白芍药、白僵蚕、白芷、白附子组成,医院制成七白散药粉,大众可在家自制面膜。

“中医梗”古方今用,这并非个案。《女医明妃传》开篇就给了石斛一个“救命仙草”的称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符德玉教授称,石斛没这么神奇,但是中医认为石斛具有滋阴养目的功能,被历代医家认为是养护眼睛的佳品。

这些年的宫斗带火了阿胶等中医药,但“麝香滑胎”“吃杏仁死人”这类“中医梗”,在专家看来未免夸张。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主任方泓建议,影视作品中的医学知识有戏剧夸张成分,尤其是偏方,不要盲目模仿剧情,私自使用各种中药材。

古代中医药体系值得研究

方泓也谈到,历史影视剧大量穿插中医药镜头,与时代背景也有关。比如《芈月传》描绘的是战国时期的故事,当时正是中国学术界百家争鸣,医巫分离,医生作为一门职业独立出来之时,大量中医药内容“出镜”符合时代特色。

“芈月所在的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基本形成,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也已诞生。”方泓介绍,到芈月之后的秦代以及汉代,以伤寒、杂病和外科为主的临床医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学者认为,在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前,中医药是古代人民生活很重要的部分,比如,古时,老百姓遇到痈、疖,就会想到蒲公英;感冒了,可能服用鱼腥草。中医药频频出现在宫廷类影视剧中不足为奇,如果这成为大众认识、亲近中医药的“入门砖”,不失为好事。

单霁翔也说,故宫研究院中医药文化研究所是为文化传承而设的,对挖掘文物藏品的文化内涵、并使其融入今天人们的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

在专家看来,中医药文化传承至今,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管窥古代中医药典籍,方泓列举一二:比如,马王堆里挖出战国时的《五十二病方》帛书,并没有记载很多病方,到后来的东汉时期,张仲景撰写了《伤寒论》,这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再到明代,有了李时珍历经数十年编成的《本草纲目》,全书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这是中国古代汉医集大成者。古代庞大的中医药体系,具体内容很多还没有研究透,确实值得好好研究。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编辑:邹卓琪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