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差点被误诊为“心肌炎”的9岁哮喘女孩
发布时间:2018-09-03 06:00:00 星期一   杭州网—每日商报

大多数人眼中,哮喘患者必然有“喘”这一症状,然而有些哮喘却是不走寻常路。最近,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梁振明副主任医师就接诊了这样一例哮喘患者,还差点被误诊为“心肌炎”。

一入水就感觉胸闷,还差点被误诊

杭州小姑娘含含(化名)今年9岁,暑期来临,妈妈准备让她把游泳学会了。可不料没上几天课,含含就对妈妈说,每次游泳下水以后都觉得胸口闷闷的。妈妈不在意,觉得小家伙学得累了想偷懒,便鼓励她坚持。

一个多月过去了,含含再次跟妈妈哭诉,不仅仅游泳后胸闷,在岸上静止状态下也会透不过气来,胸口难受。这下急坏了妈妈,带着她往医院跑,但查来查去,药也配了不少,但症状始终不见好。最后,经人介绍,母女俩找到了梁振明。

接诊并做完初步检查后,梁振明接连问了含含妈几个问题:“小朋友婴儿期湿疹多不多?有没有过敏性鼻炎病史?身上是不是经常莫名其妙起荨麻疹?”

含含妈连连点头:“梁医师,你说的这些含含都有哎!”

梁振明回答道:“像含含这样安静时、运动后都有症状,常规肺功能的结果不好,气雾剂舒张试验也阳性,还有这些病史,哮喘是明确的。”

但含含妈还是不解:“但是她不喘啊,也没咳嗽,就是胸口闷,之前社区医院还说可能心肌炎呢,哮喘我听人家说都要喘的呀。”

这种“年轻”的哮喘容易被误诊

其实,梁振明问题中提到几种疾病,都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随着过敏宝宝的生长发育,很多变态反应疾病的自然进程,也由婴儿时期出现特应性湿疹,添加辅食后出现食物过敏症,继之在幼儿或儿童期发展为哮喘及变应性鼻炎。

“这位小朋友的哮喘,属于特殊类型——胸闷变异性哮喘(CTVA)。”梁振明说,胸闷变异型哮喘曾经是让多个学科专家束手无策的“怪病”,专家们为此进行了为期10年的研究。从2004年至2011年,共发现24例以胸闷为唯一临床表现的病例,呼吸专家将具有共同特征的特殊哮喘病症,命名为“胸闷变异性哮喘”。

这种哮喘没有发作性喘息,也没有反复咳嗽病史,医生在听诊时也听不到哮鸣音。患儿常会反复感觉胸部不适、紧张、恐慌、气促,但在就诊时,往往容易被诊断为“心肌炎”、“神经官能症”,甚至“癔症”。

“胸闷”了一个多月的含含,最后被梁振明一支气雾剂治好了。

持续胸闷、过敏 要排查哮喘的可能性

梁振明坦言,近几年明显感觉门诊中的过敏宝宝越来越多了。“相比前两年,过敏患儿大约增加了1/5。而每周门诊接诊六七十例患儿,有3%的患儿有哮喘。”

他表示,许多家长对哮喘也有很多误区,像含含妈初期认为的,不会“喘”就不是哮喘,其实不典型哮喘中就有仅仅表现为咳嗽的咳嗽变异性哮喘,也有像含含这样仅以胸闷为表现的。今年年初有位8岁的小姑娘,因为感冒胸闷的症状前来就医,最终经梁振明诊断,她也是胸闷变异性哮喘。

胸闷是其主要甚至是唯一症状,年龄稍长的孩子会主动描述出这种感觉,而年龄较小的患儿则表现为深呼吸、重重地叹气等。但由于症状单一,也存在漏诊、误诊的可能性。

梁振明提醒,假如孩子反复胸闷发作,在排除心脏等其他方面疾病后,可以再到呼吸科做个肺功能检测及气道激发试验。对于有过敏病史或者哮喘家族史的,尤其要重视呼吸检查,都要考虑胸闷变异性哮喘的可能性。

同时,他也强调,孩子一旦确诊为哮喘,建议规范、长程治疗。哮喘控制类药物中,糖皮质激素气雾剂是最有效的一线用药之一,但很多家长谈“激素”色变,往往会“半途而废”,这是最要不得的。哮喘患者一旦病情得到控制,适量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是有利于疾病趋于稳定的,但运动前建议随身携带药物。

在哮喘的长期治疗中,梁振明也希望家长能与医护共同合作,做到以下几点——

1.家长在养育过程中首先要做到避免诱发因素,如尘螨、霉菌、有皮毛的宠物、花粉、烟草等。

2.坚持个体化的管理手段。定期监测过敏原、肺功能;做一本“哮喘日记”,记录发作频率、程度等。

3.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切忌自行停药,正视“哮喘”,虽然不可以根治,但可以控制。


来源:杭州网—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陈敏娜 通讯员 颜妤    编辑:邹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