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昌林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疼痛科)主任、主任医师
“疼起来就像砂纸在脸上来回磨,晚上睡觉连枕头都不敢碰!”说起一个月前的经历,68岁的李大伯到现在还心里发怵。前阵子因为太劳累,他右边太阳穴、眉毛上方突然长出了一簇簇小水疱。去皮肤科一看,果然是头面部带状疱疹。
经过妥善治疗,水疱很快结痂,可疼痛却愈演愈烈——一会儿像火烧,一会儿像电击,一会儿又像刀子在脸上割,止痛药一路加量,李大伯仍疼得彻夜难眠,整个人瘦了一大圈。
家里人看着干着急,就在这时,皮肤科医生提醒了一句:“疱疹好了还疼,得赶紧去疼痛科!”
家人带他来到我的门诊就诊,经过详细检查,团队给大伯制订了治疗方案。在超声引导下,我们把抗炎药和神经营养药物精准注射到大伯发炎的神经周围,同时加用镇痛、抗抑郁、营养神经“三合一”的口服方案。效果很明显——才三天,李大伯就能睡个整觉了,情绪好了,胃口也回来了。
什么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简单来说,就是带状疱疹的疱疹虽然好了,但病毒对神经造成的损伤却没修复,导致疼痛一直持续。在国际上,通常把皮疹愈合后,疼痛还持续超过3个月的情况,定义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带状疱疹并发症,那种火烧、电击、刀割样的疼,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非常折磨人。
那为什么会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我们身体里“潜伏”多年,一旦免疫力下降,它就沿着神经“搞破坏”。它不仅伤了外周的神经,更糟糕的是,它让我们的脊髓和大脑对疼痛信号的处理变得异常敏感,甚至会“无中生有”地产生剧痛——这就是PHN的根源。
哪些人容易得PHN?
如果你符合下面任意两条,风险就会显著增加:
1.年龄超过50岁;
2.出疹前就有“先兆痛”,或急性期疼痛评分≥4分;
3.疱疹长在头面部、会阴部或四肢末端;
4.疱疹面积超过5平方厘米;
5.本身有糖尿病、肿瘤或正在用免疫抑制剂。
如何抓住治疗的“黄金干预期”?皮疹出现后的1个月内,是预防的“黄金时间”。这时候神经的炎症和损伤还处在“可逆”阶段。疼痛科可通过超声等引导,把抗炎药、神经营养剂、射频针、电刺激电极等精准送达病变神经附近,既能立即镇痛,又能从根源上修复神经,显著降低PHN的发生率。临床数据显示,发病4周内进行规范镇痛干预,后遗痛风险能降低60%以上。
带状疱疹不是“疱疹消了就万事大吉”,高风险人群在病毒伤害神经后极易留下后遗神经痛,疼痛甚至可超10年。特别是头面部神经密集,一旦中招,疼痛级别堪比癌痛。一旦疱疹愈合但疼痛不缓解,请第一时间到疼痛科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