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岁儿童体重:以正常为主,轻度偏重略高
在对6342份0—6岁儿童体重数据统计分析显示,其体重结构呈现出“以正常为主,轻度偏重略高,轻微偏瘦共存”的特点。正常体重占比82.43%,为主体人群;超重及以上的比例为13.25%,其中超重占比10.09%,肥胖与重度肥胖合计占比为3.15%。
在重点关注人群中还包括了学生人群,数据来自于学生体检,分析样本数量4.1万余人。本区学生群体中,合计超重及肥胖率达20.33%,即每五名学生中就有一名存在不同程度的体重偏重问题,明显高于儿童阶段(13.25%)的水平。
体重异常比例在不同学段呈“先升后降”态势,小学阶段体重异常最为突出,学生中肥胖和超重合计占比达10.78%,初中阶段体重异常比例有所下降,超重和肥胖合计占比为5.07%,高中阶段体重异常比例进一步下降,合计为4.49%。且每一阶段的男生的肥胖率和超重率整体高于女生。
汪丽燕说:“对于学生超重和肥胖的判定,我们采用《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WS/T586—2018)文件标准,来统计超重、肥胖情况。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学生人群中,小学阶段男孩超重肥胖人数是女孩的两倍多,但是到了初中,两者间的差距明显缩小。因为,男孩子到了初中长个了,人也会瘦下来,超重肥胖率有了明显下降,比小学降低了5%,到了高中超重和肥胖人数就更少。同时,女生的超重和肥胖人数及肥胖率从小学到高中也持续降低。”
43.25%孕妇体重增长过多
老年人近一半存在不同程度的体重偏高问题
其实对于育龄妇女来说,体重管理更为重要。因为育龄期妇女体重过高,可能引发不孕不育、流产、胎停、早产等生殖障碍,亦会对子代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另外,体重过低和营养不均衡导致的生殖障碍问题也日益凸显,不容忽视。
从妊娠前BMI来看,妊娠前体重正常的女性占比64.86%,在所有BMI分类中占主导地位。与之相比,超重和肥胖孕妇(合计占比22.07%)以及低体重孕妇(占比13.19%)占比相对较低。
其中45.93%孕妇在孕期能够将体重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43.25%体重增长过多,10.82%孕妇体重增长不足。
除了孕妇外,60岁以上老年人群也是我区重点关注对象,在对21.6万余份老年人健康数据分析显示,37.76%老年人为超重,11.87%为肥胖(含轻度至极重度),即近一半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体重偏高问题,而正常体重者比例为46.58%。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BMI升高,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病率均显著上升,肥胖者的慢病风险普遍高于超重者,而两者均高于正常体重人群。
记者手记
重新拿回身体的掌控权,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体重的烦恼既是日常生活的小事,也是民生大事。
去年6月,国家卫健委等16部门联合印发《“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显著提升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并改善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
国家出手管体重,为全民健康把关。与其说国家在催减肥,不如说是在教我们重新拿回身体的掌控权,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数字化应用赋能体重管理。近年来,我区在全民体重管理中基于医学大模型,打造AI体重管理平台,通过平台AI智能筛查体检报告、健康档案、诊疗数据等“健康大脑”底座数据,精准发现减重目标用户,依托“家医有约”和“健康萧山”工作平台,定向引导其至减重门诊,开展减重评估、纳管建档、营养和运动处方开具等,实现体重异常风险人群的智能识别、动态监测和个性化指导。
截至目前,区一医院、区二医院、区中医院、浙江萧山医院、区三医院、区中医骨伤科医院、区皮肤病医院7家区级医院已经开设了体重管理门诊,新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闻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瓜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23个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开设了体重管理门诊,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减重方案。
体重管理不仅是“少吃几口”,在医生看来,体重管理门诊的核心意义在于将健康的“防线”前移,是将异常的体重看作一个重要的“前哨指标”,通过对它的早期识别和科学干预,来预防后续一系列诸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慢性病的发生,为百姓把好健康“关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