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萧山首份“体重地图”白皮书发布 成人超重及肥胖率达46.61%
发布时间:2025-09-24 09:34:20 星期三   萧山日报

中医诊疗融入体重管理

近年来,全国居民肥胖和超重问题日益突出。去年10月份,浙江省疾控中心发布的全省人群体重数据显示,浙江体重超标的比例高达47.6%,超过2400万人,并呈现出较快增长趋势。

居民体重管理已然成为衡量区域健康水平的关键指标。超重与肥胖作为众多慢性疾病的重要诱因,对居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为精准把握萧山区居民体重管理现状,我区首份“体重地图”白皮书发布。

该白皮书由区卫健局深度整合全区37家机构近69万份健康数据,其中成年人数据48.6万余份,学生数据20.2万余份,儿童数据6342人,据此绘制“体重地图”,并进行深入剖析,更好地了解萧山区居民体重状况,为后续制定科学、有效的体重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全区48.6万余份成年人样本分析

超重和肥胖人群占比较高

超重和肥胖不仅关乎外观,更与多种慢性疾病风险密切相关。超重、肥胖会导致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部分癌症等慢性病和重大疾病发生的风险增加,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开展“体重管理”显得尤为必要、极为迫切。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肥胖?

我们可以重点关注一个指标:BMI体重指数。BMI=体重(kg)除以身高的平方(m2),作为国际通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与健康状况的标准,能够直观反映居民整体体重健康态势。

我区依据2023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内对萧山全域成年居民的大规模抽样调查数据,通过对48.6万余份有效成年人样本的系统分析,呈现区域内成年人群的BMI分布情况。

据数据统计显示,我区成年人中正常体重人数为233606人,占比48.03%;低体重人数为26052人,占比5.36%;超重人数为167363人,占比34.41%;轻度肥胖51707人,占比10.63%;中度肥胖6483人,占比1.33%;重度肥胖1036人,占比0.21%;极重度肥胖144人,占比0.03%。

该成年人BMI数据中超重和肥胖判定,均采用《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即在成年人中,BMI低于18.5kg/m2为低体重状态;达到18.5kg/m2且低于24kg/m2为正常体重;达到24kg/m2且低于28kg/m2为超重;达到28.0kg/m2且低于32.5kg/m2为轻度肥胖症;达到32.5kg/m2且低于37.5kg/m2为中度肥胖症;达到37.5kg/m2且低于50kg/m2为重度肥胖症;达到或超过50kg/m2为极重度肥胖症。

从数据分布可看出,我区居民BMI分布呈现超重和肥胖人群占比较高,反映出本区域在体重管理方面面临较大挑战。

另外,从BMI均值来看通过横向对比分析,我区各镇街(场)排名前三位的:宁围街道(24.94kg/m2)、盈丰街道(24.94kg/m2)、红山农场(24.77kg/m2)。倒数三位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23.67kg/m2)、河上镇(23.55kg/m2)、戴村镇(23.4kg/m2)。

对此,区卫健局科教信息科体重管理项目负责人汪丽燕表示,这种区域间的差异反映了生活方式、经济活动和环境对居民体重的综合影响。BMI均值较高的街道,如宁围、盈丰,通常是城市化程度高、生活节奏快的区域,居民可能更多地依赖外卖和快餐,通勤时间长,自主的体力活动时间被压缩,容易导致“能量摄入大于消耗”的局面。而红山农场的数据提示,传统的工农业区域也可能因饮食结构转变和机械化程度提高,面临体重上升的挑战。

BMI均值较低的镇街,如河上、戴村,可能保留了更多的农业或体力劳动习惯,日常活动量较大,饮食结构相对传统清淡。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区域可以高枕无忧,市民仍需关注其内部的肥胖率分布,防止随着区域发展出现体重问题的快速增长。

此外,根据各街道的BMI分布情况数据进一步细化分析,萧山区各镇街(场)成年人超重及肥胖率排行前五位:宁围街道(56.81%)、盈丰街道(56.77%)、新街街道(52.63%)、红山农场(51.47%)、新塘街道(51.29%)、楼塔镇(50.29%)。

全区18岁及以上居民的超重和肥胖率达46.61%

从年龄维度来看全区成年人BMI数据,我区18岁及以上居民的超重和肥胖率达到了46.61%。

其中,18—24岁青年早期人群BMI均值为22.15kg/m2,以正常体重和低体重为主;25—34岁青年后期人群BMI均值升至23.26kg/m2,接近超重线,超重及以上人群比例增加至40.15%;35—44岁人群平均BMI达到24.08kg/m2,整体进入超重范畴,超重比例达33.51%,轻度肥胖比例11.75%;45—54岁中年人群平均BMI继续上升至24.51kg/m2,超重及肥胖现象显著,超重比例高达39.80%;55—64岁人群平均BMI为24.50kg/m2,维持在较高水平,超重比例进一步上升至40.10%;65岁以上高龄人群BMI均值下降至24.12kg/m2。但超重和肥胖仍较为普遍。

从性别维度来看,男性整体BMI均值高于女性(女性为23.19kg/m2,男性为24.35kg/m2)。值得关注的是,男性BMI均值在45—54岁阶段达到峰值,为25.03kg/m2,随后缓慢下降;而女性BMI则随年龄逐步上升,在55—64岁达到最高,为24.42kg/m2,之后略有下降。

此外,男性在18—64岁各年龄段的超重和肥胖率均高于女性,高发年龄段集中在35—54岁,其中45—54岁男性超重和肥胖率最高,达62.44%。女性超重和肥胖率随年龄持续上升,从18—24岁的17.80%逐步上升至65岁以上的50.07%,而男性在65岁以上的超重和肥胖率出现回落,降至47.41%。

来源:萧山日报    作者:文/摄 记者 盛凤琴 通讯员 汪丽燕 廖鹏云 图表由区卫健局提供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