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在路上,忽然昏厥倒地,进而心脏骤停……随着医疗知识的普及,发病急骤、病情凶险且死亡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已逐渐为大众所熟知。浙江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王江挺强调,冠心病有慢性冠脉综合征和急性冠脉综合征之分,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除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外,不稳定性心绞痛(UA)也需要大家引起足够重视。出现不稳定心绞痛一定要当心,可能是心梗前兆!
胸痛、嘴巴痛,常常在进食、活动后发作,但休息半小时后又“没事”,就这样,67岁的舟山市嵊泗县菜园镇居民陈师傅(化名)默默忍了一年多。6月中,他胸骨后胀痛、伴双侧下颌部放射痛的症状在一顿饭后再次发作,这一次如暴风雨,不仅疼痛剧烈,而且断断续续持续了2—3小时,深感情况不妙的他到院就医。
陈师傅来到急诊后,心内科主任龙秀兰会诊后立即予以“心梗一包药”口服,收住内二科进一步诊治。随后,王江挺与心内科介入团队为其做了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心脏血管左前降支近段重度狭窄,植入一枚支架后,陈师傅的身体险情得以解除——不仅排除了容易引发心梗的“爆雷”,并且恢复良好,日后活动将不受影响。
无独有偶,就在同一天,77岁的嵊泗县枸杞岛民宋阿婆(化名)、79岁的菜园镇潘阿婆(化名)也都查出了不稳定性心绞痛。宋阿婆身体不适已持续数年,常常在体力劳动后出现胸骨后刺痛,伴左肩部放射痛,也经常觉得头晕,实际上是心脏多支重要血管狭窄,其中左前降支近中段90%狭窄。潘阿婆近两年来常觉阵发性眩晕,胸部闷胀,冠脉造影也显示心脏多支重要血管狭窄,其中第一对角支弥漫性狭窄、近中段80%狭窄。她们均在医生的相关干预治疗下“排雷”成功、转危为安。
“如果不是浙江医院的专家在,我们要么坐船坐车去岛外治,要么干脆再忍忍暂时先不治了。”救治成功后,陈师傅的家属说。在人们的印象里,急性心梗治疗争分夺秒,相对而言,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不是就可以缓缓再治?
王江挺解释,不稳定型心绞痛是由于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伴有不同程度的表面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及远端血管栓塞所致的一组临床症状,属于冠心病的高危状态,发展为心肌梗死或猝死的风险较高。
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前的
6个红灯信号
1.休息时或夜间发生心前区疼痛,常持续20分钟以上;
2.1个月内开始发生的心前区疼痛且较严重;
3.近期心前区疼痛逐渐加重,发作频率更高、持续时间延长;
4.疼痛放射到新的部位;
5.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只能暂时缓解疼痛或不能完全缓解疼痛;
6.其他症状:如出汗、皮肤湿冷、恶心呕吐、心悸、呼吸困难。
如果你最近有这些症状表现,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避免发生意外!
供稿:嵊泗县卫生健康局、浙江医院嵊泗分院 吴玲珑
审稿:浙江医院“山海”提升工程专家、浙江医院嵊泗分院主任医师 王江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