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日商报讯 7月的杭州高温持续,大中午的操丽惠还在外面奔走,她解释说:“十五家园是杭州市中心的老小区,这儿住的不少是高龄老人,有的是失能患者,下楼不方便,我们就得把配药、打针这类服务送上门。”
操丽惠不仅是十五家园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也是居家安宁疗护团队长,她所在的长庆潮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居家安宁疗护试点单位。她牵头组建的居家安宁疗护团队,积极探索“三级联动-赋能家属”的安宁疗护新模式,已介入48例居家安宁疗护病例,患者、家属送来的锦旗挂满了服务站。
安宁疗护团队
为101岁老人完成最后一个心愿
101岁的魏奶奶曾是操丽惠服务的患者之一,她因肺部感染1个多月,出现了胸腔积液、呼吸衰竭等多种并发症,生命开始进入倒计时。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老人不愿在冰冷的病房和机器一起度过,坚决要求回家——老人强烈意愿的另一面,是家人专业护理能力的严重不足,一度让家属陷入两难境地。
这时,魏奶奶的儿子想到了操丽惠,向她的居家安宁疗护团队寻求帮助。上门开展初步评估后的结论是:魏奶奶符合居家安宁疗护的条件,但预计到家3-5天就会迎来噩耗。
“老人家还有一个心愿:想吃上外甥女的喜糖。”原来,魏奶奶外甥女的婚宴设在近期,可魏奶奶的身体能撑到那一天吗?
针对魏奶奶的情况,操丽惠所在的居家安宁疗护团队邀请了省市专家进行专业指导,连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第二天专家又进行了实地会诊,进一步提升个性化照护方案。
居家护理服务团队每日三次上门为魏奶奶实施安宁疗护。在一次次上门和深入长谈中,居家安宁疗护团队与老人家属保持紧密联系,以便随时调整照护方案。
出院居家疗护的第7天,魏奶奶如愿地吃上了喜糖,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奶奶很高兴,精神也好,她还用手指头指指,示意让我坐坐呢!”操丽惠的心里有股说不出的感动。
“本应焦头烂额的日子,是你们,让老人最后的时光变得岁月静好、欢喜从容。”家属说。
其实,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是一个温暖的故事,帮助魏奶奶完成最后的心愿,只是其中之一。
居家安宁疗护
提升生命最后的质量和尊严
凭借着在安宁疗护中的突出表现,操丽惠荣获了杭州市优秀“生命疗护师”的荣誉称号,她和团队过去一年收到群众锦旗28面、表扬信22封。
一面“妙手仁心 助人为乐”的锦旗,是一名胃癌患者送的,生前是个饭店厨师。操丽惠说:“他以前说‘等我(病)好了,给你烧一道菜(表示感谢)’,虽然这个愿望后来没有实现,但足以让人感到温暖。”
和锦旗一起送来服务站的还有一封患者儿子写的表扬信,这封信让操丽惠意识到,居民对社区医院只会简单看点小病配点药的刻板印象正在逐步改变。
“以前我去给社区老人做讲座,去的多了他们会开玩笑说操医生又来讲‘死’了,现在他们看到这些锦旗,会主动来了解居家安宁疗护。”操丽惠说,安宁疗护,为生命最后的旅程带来了温暖与尊严,它不仅仅是一种医疗手段,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与理解。在从事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她从患者那里体会到生命的坚强和意志力,也通过哀伤辅导把阳光和积极向上的力量带给患者家属。
在操丽惠看来,安宁疗护关注的是生命最后的质量和尊严。它的原则是不加速死亡,也不延长生命。
居家安宁疗护正在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以拱墅区为例,在拱墅区卫健局的积极协作下,拱墅区红十字会成功筹资300万元,用于推动安宁疗护项目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一支规模超过300人的安宁疗护志愿服务队,并编制了具有本土化特色的生前预嘱(由患者、医生、律师三方确定),为安宁疗护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内涵。
操丽惠希望安宁疗护团队的力量得以更加壮大,一方面能有经费支撑,为从事这一行的工作人员提供底气;另一方面,更多社会专业人士的加入迫在眉睫,做到人才不断层。
“我们虽然做的是基层最简单的事情,但走得进老百姓心里,同时也要把居家安宁疗护的优秀经验带出浙江。”操丽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