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热词:
这是一支悲情的“舞蹈”,女子一“跳”就停不下来了,但这并非天赋,而是一种疾病。日前,在浙大一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袁圆接诊了绍兴人冉冉(化名)。医生发现冉冉一家两代人都没能逃出这病的魔咒。这病叫“亨廷顿舞蹈症”,是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不可治愈,却会遗传。
“舞”得停不下来,44岁大姐饱受折磨
今年11月,44岁的冉冉坐在轮椅上,被家人推到浙大一院。“她嘴里发出‘呜呜’声,四肢会不自主地乱动,脖子也会不自主地带着身体一起抽动。在家人的搀扶下,能颤颤巍巍勉强走上几步,但身体似乎不受控制,和她交流时大部分时间都没有回应,但好像又能听懂我的意思。”袁圆副主任医师回忆。
据冉冉丈夫阿军(化名)介绍,他们夫妻俩文化程度不高,在当地做小本生意,平时妻子看店,他外出做零工。从2015年底开始,他觉得一向精明能干的老婆不对劲了:开始丢三落四,经常忘事情,发展到后来,曾经的“算账高手”连进货的价格,一天卖出多少东西,收了多少款都弄不清楚。阿军只能一边带着老婆看病,一边继续四处打零工。
最近半年,冉冉病得更严重了,阿军经人介绍来到浙大一院神经内科问诊。冉冉的这一系列表现在袁圆副主任医师看来,都是典型的舞蹈样运动,她为冉冉开具了颅脑核磁共振检查单。检查结果显示:冉冉的大脑影像表现跟她实际年龄十分不符,甚至比六七十岁的老人脑部萎缩得还要厉害。
罪魁祸首竟是基因突变
袁圆副主任医师得知,冉冉的妈妈也曾得过一种“手舞足蹈”的怪病,只不过她早在冉冉12岁那年便离世了。母女俩之间的关联更加笃定了医生心中的假设——冉冉极有可能得了“亨廷顿舞蹈症”。
“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发病年龄多在35岁到50岁,表现为舞蹈样症状、认知和精神障碍,发病后的生存期约10到20年,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袁圆说。
阿军带着冉冉去做了基因检测,结果证实了医生的猜想。袁圆副主任医师介绍,在国外,亨廷顿舞蹈症的发病率为每十万人中大约有5~10人,亚洲人发病率较低,约为两万分之一。2018年5月11日,国家卫健委等五部门联合制定《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亨廷顿舞蹈症”被收录其中。
警惕家族性遗传
对这种无法根治的罕见病,袁圆副主任医师为冉冉对症开具了一些缓解运动和精神方面的药物,尽力提高她的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出现。“专业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延长寿命。”
袁圆副主任医师说,只要父母一方患有亨廷顿舞蹈症,他们的子女,不分男女,都有50%的概率遗传到这种病。大部分患者在出现症状或确诊前,可能已经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往往在不知情的状况下,将变异基因遗传给了下一代。
专家介绍,通过基因测序,对未发病人群,可以明确亨廷顿舞蹈症基因携带情况,这一点对有家族史的人群尤为重要。进行基因检测,可以指导优生优育,终止亨廷顿舞蹈症致病基因在家族中的延续,让后代或二胎不再患病。
此外,当出现不明原因的抽搐、抖动、步态不稳等异常情况,应及早进行精准全面的致病基因检测,明确病因,越早采取有效的方法,越有利于疾病的控制与治疗,避免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