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冬季保护血管的第一要素: 不让血管受刺激
发布时间:2020-12-23 07:00:00 星期三   杭州日报

在浙江医院三墩院区脑科中心病房,万曙教授查完房感叹:“这段时间天气冷,温差大,脑卒中病人增多。得益于现在越来越重视的科普急救,加上就医流程再造,不少脑梗患者恢复得都不错。但脑血管的养护,并不是一个冬季的事情,而是久久为功,贯穿全年始终。”

预防在先 每年都做这项检查

“我们科室里的医护,有一项组合检查都很重视,头部MRA+颈部CTA(颈部血管造影)。”浙江医院的脑科中心,融合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等多个学科,医护都很重视这项检查,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为了更好评估自己的脑血管情况,也是给身体摸个底。我每年都做,同时也建议一些病人加做该项检查,至少是头部MRA与颈部动脉超声的组合。”万曙教授解释,“很多人会觉得脑血管疾病是老年病,但脑动脉瘤并非如此。动脉瘤是动脉血管壁上形成的泡泡状隆起,可发生在全身动脉的任何位置,一般最常见的是在脑部、胸部、腹部等,其中脑动脉瘤尤为凶险。”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国内脑动脉瘤发病率为7%-8%,相当于100个人里面有七八个人脑中有这么个“不定时炸弹”,但多数人这个炸弹可能终身都不会“爆炸”。脑动脉瘤发生破裂的概率为万分之一,而一旦发生破裂,死亡率很高。

“正因为动脉瘤预后差,破裂死亡率高,所以更需要积极干预,有效评估。有房颤病史、过度肥胖、不爱运动、家族有类似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这几类的人群要特别注意。从我们临床研究看,并非所有的脑动脉瘤都要手术治疗,但密切的随诊观察十分重要。大部分患者发现脑动脉瘤后还是要积极干预,以免突发破裂而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万曙教授说。

每天走路必上万步 冬季转为室内锻炼

在谈及心脑血管健康时,万曙教授特别提到了一点——运动。“减少心脑血管疾病,要让身体动起来。以前我很喜欢打羽毛球、爬山,现在工作太忙,这几项爱好暂时搁置了,改跑步了。”万曙教授说,“一周起码跑一次,每次5-10公里,不强求自己跑多少,就是要拉伸一下肌肉,出出汗。平时在病房,一天起码走路一万步。”

“春夏在室外跑,冬季,我就改为健身房跑步,避免温差大导致感冒和血管刺激。”这段时间已进入冬季,又遇上大降温,万曙教授说,“冬季锻炼要注意保暖,注意量力而行,这两点也是我反复和病人强调的。”

万曙教授说,身边也有不少老年患者,有的人每天给自己定目标,一天要走一万步,没有走到一万步,就像没有完成任务一样;有的人早上四点起床,出门呼吸新鲜空气。

“但在冬季,保护血管的第一要素就是不让血管受刺激。天气一转冷,我就跟病人反复强调,要注意保暖。因为保暖可以防止血管受冷收缩、血压升高,从而加重心脏负担。心脑血管病人要穿暖和,保护好头、脖子、脚等容易受冷的部位。冬季,外面冷,室内热,温差很大,老年人的心血管不适合这样的刺激,不妨将锻炼时间挪到中午,有阳光的时候,再外出锻炼,或者是选择健身房锻炼。长时间在户外的话,即便有太阳,也最好戴帽子,以保护头部血管。”

控制体重 饮食要荤素得当

万曙教授认为,健康体魄有两大基石——营养均衡的食物和适度的体育锻炼。“现在国人的饮食富营养化,油腻吃太多,能量摄入太高,导致了血管负担的加重。动脉硬化、斑块,都和这个有关。”

“所以,我们日常的饮食,要做到荤素搭档。但从血管健康的角度考虑,也不建议纯素,因为缺少营养元素的饮食,会影响血管弹性。”万曙教授说,“现在是冬季,很多人水分摄入很少,再加上开空调,空气干燥,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血液黏稠度会增加,正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老年人是脑血管病的高发群体。但近年来,年轻患者也在增加。这和不良生活习惯有关。”万曙教授说,他接诊过一个21岁的大学生。“这孩子在春节期间吃得很丰盛,喝水却很少,又几乎天天通宵打游戏。开学前一周,他打游戏到凌晨,结果一站起就晕头转向,左侧手脚麻木无力。休息半小时后,症状缓解了,但没过多久,症状再次出现。天一亮,就在家人陪伴下到我们医院就诊,一查就是右侧大脑中动脉血管有血栓堵塞,幸亏手术及时,没有留下后遗症。”

“所以你看,冬季,我在办公室或者病房,手边一定有水。近年来脑血管疾病不乏年轻患者,甚至40岁左右已经形成第一波发病峰值,年轻人别把年龄当作资本肆意挥霍,运动、饮食、娱乐都应适度。”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柯静 通讯员 王婷 吴玲珑    编辑:邹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