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肺癌多处转移,抗癌十三年决不放弃
发布时间:2020-04-21 07:00:00 星期二   每日商报

癌症是人类健康最大的杀手之一,易转移、易复发、致死率高,几百年来人们一直都是“谈癌色变”。事实上,现代医学发展至今,患了癌症不等于“被判死刑”。

早在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已经提出,癌症其实是一种可以调控的慢性疾病,要与癌症长期和平生存,并非不可能。今年4月15-21日是第26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本报记者采访了两名与癌症斗争10年以上的患者,或许他们的抗癌经历,对于奋战在抗癌路上的人有所启迪。

曾被判定只有10个月生存期 坚持科学治疗如今已经撑过13年

今年63岁的王林(化名)已经与肺癌抗争13年了。肺癌是浙江省男女死亡率排首位的恶性肿瘤,况且十几年来,王林的肺癌还经历了骨转移、脑转移、胸腔积液等恶劣情况,但他都一步步走了过来。

2007年,王林50岁,年富力强,事业心重,工作能力强,这年他有望再次晋升。所以他也格外卖力工作。

不过那段时间,他总觉得自己左侧背部时不时隐隐作痛,却没有明显诱因,同时还伴有阵发性的咳嗽。起初,他以为自己是感冒了,配了点药服用,却不曾想,咳嗽越来越重,他就到附近的医院就诊。胸部CT竟发现他左肺胸膜下多发病灶,医生建议他做进一步的检查。

感觉事情不妙的王林,立即来到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检查,被确诊为肺癌,III期。

和很多患癌的人一样,这一晴天霹雳让王林难以接受。但是痛定思痛,冷静下来的王林决定积极面对。同年,王林接受了肺癌切除手术,开始漫长的康复之路。

虽然王林百般小心,但两年后,肺癌还是复发并骨转移。在临床上,这样的情况被判定只有10个月左右的生存期。医生建议,手术已经不可能,建议他进行化疗。

化疗时,王林的副反应很严重,恶心、呕吐、腹泻、掉头发、皮疹……临床上有的情况基本上都经历了无数遍,他咬牙挺着,家人看了都心疼。

王林经常安慰家人,“相比死,这点难受算什么呢?而且这都是在意料中的事情。”在患病之初,他就将自己的病情及可能面对的情况都了解了一遍,“尽量给活下去寻求一个可能。”

不仅如此,王林坚持“专病专治”的理念,“不去信那些旁门左道,偏方,还是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寻求治疗。”这些年,他坚持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治疗。“我还是坚信大型而正规医院的医疗水平,因为是在这家医院开始的治疗,疗效显著,而且医生对我的情况很了解,对我更有利。”

2012年,癌细胞再一次发生脑转移。这一次,医生对他进行伽玛刀治疗,一年后,又进行射波刀治疗。2014年,病情继续恶化的王林开始服用靶向药。2017年开始出现耐药性,遵医嘱再次进行化疗。化疗后,医生调整靶向药实施方案。2019年,王林胸水压迫肺部,导致他走几步就喘不上气来,这时候才让家属陪同去医院接受治疗,以往都是一个人去医院治疗。目前,他在双靶向药治疗中。

王林在医院是“名人”,有非常多的朋友,也都是他的病友。遇到对治疗失去信心的患者,他都会积极热情地给予帮助。

每个接触过他的医生对王林都赞叹有加,这样严重的情况可以坚持13年,医生总结最重要的几点因素:求生意志顽强,不放弃任何可能性;乐观积极,心态健康;对医嘱的依从性很强;关注身体的变化,定期复查;相信科学,配合治疗。

不被“病耻感”左右 七旬老人数次患癌坚持治疗

73岁的老赵是一名退伍老兵。20多年前,他因为喉咙嘶哑、吞咽东西有异物感,而被查出晚期喉癌,于是做了喉部全切手术,病情得到控制,但也因此失去了说话的本能。

很多喉癌患者,因为不能说话而郁郁寡欢,不愿与社会接触,但老赵却不一样。他手中常备一个小本子和一支笔,十几年来用写写画画的方式与人交流。

随着医学的进步,做过喉部切除手术而伤害声道的患者,可以通过电子喉(像机器人声音)、随身携带小喇叭、手术安放发音管、食管发音的方式进行交流,浙江省肿瘤医院从2014年开始办了“无喉复声班”,他就第一时间报名参加,用上了“小喇叭”。

口中含着一个小喇叭或做个电子喉,乍一看很怪异,很多患者虽然因此有了发声的机会,但因为“病耻感”而不愿出门,老赵却毫不介意。

“可以含糊地和别人说话,我觉得很开心呀!”老赵每次见到医生,都会和他们支支吾吾地讲述当兵的经历,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医生们听得不是很明白,但都觉得特别欣慰。

“作为肿瘤科医生,我们更多见到的是因为患癌而想要逃离人群的患者,喉癌病人更为特殊,从表面上就能看端倪,”浙江省肿瘤医院综合肿瘤内科病区副主任方美玉对赵安印象深刻,这位老人在“无喉复声班”练习特别认真、努力,“他的精神很感染人。”

2018年,老赵又做了下咽癌手术切除,2019年复发后再次手术,后化疗6次。2020年1月,颈部淋巴结转移,已经无法手术切除了。

在超七旬的年纪,面对数次复发又无法手术的癌症,即便医生建议用其他方式尝试治疗,但很多人还是会选择放弃。不过,老赵从不放弃。在医院的帮助下,他参加了省肿瘤医院的免疫治疗临床研究项目,一年过去了,效果良好。

主治医生回忆,即便是在手术及化疗期间,这位老人难见凄凉的神态,一直都是精气神十足,手术和化疗期间,和老伴儿坐火车来往两个城市,不轻易让子女帮助。

遵医嘱,稳心态,规范治疗 年龄也不是手术和化疗的禁区

癌症是肿瘤细胞疯狂生长,失去控制,并有可能造成营养不良、器官衰竭或感染而吞噬患者的生命。

方美玉教授认为,治疗癌症,是医学界一直矢志不渝要攻克的难题。很多人当得知自己患了癌症,仿佛被宣判死刑,其实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只要科学地了解癌症,以正确的心态对待疾病,战胜癌症或与其长期共存,并非不可能。她建议——

规范化治疗很重要。如今,癌症治疗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而规范的治疗指南。在肿瘤专科,针对什么样的癌症、什么样的分期、该怎样做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一般状况而决定治疗的正确程序,从而保障治疗效益的最大化。患者对医生的建议应有依从性,不要盲目相信“偏方”,以免贻误治疗。

面对癌症,战术上要重视。癌症是恶疾,患者既不能恐慌更加不要听之任之的发展。即查即治,定期复查,做好预防,这样才能控制疾病的扩散。同时,患者也应该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才能有信心也更自主去治疗,而不是盲目求医问药。

年龄不是绝对的禁区。老龄化是目前已知最主要的癌症高危因素之一,但对于癌症治疗的评估,不应该单纯以“年龄”作为分界,觉得高龄老人就一定耐受不了手术、化疗、吃药等,所以干脆保守治疗或放弃治疗。其实,治疗癌症,应因人而异,综合身体状况、病情、个人意愿等进行判断。并且,对于无法进一步治疗的老年患者,也应该进行积极干预,避免病情发展导致出现消化道梗阻、腹胀、无法进食、疼痛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

医学技术在进步,治疗方案也在更新。人类与癌症的斗争持续数千年,每一次斗争的胜利和认识的深化都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癌症的治疗方案一直在进步,常规方式无法治愈的患者,也可以尝试接受新的治疗手段,比如免疫疗法及临床研究等。

心态积极,必要时接受心理卫生评估。得知患了癌症,乐观面对很重要。好的心态可以增强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生长,延长寿命。如果患者自己无法调节心态,可借助心理卫生专科手段进行干预,并结合健康教育、认知治疗、心理支持治疗、心理药物治疗等手段,从肿瘤心理学角度进行全方位管理,以降低癌症不良反应发生率。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冯双 通讯员 王屹峰    编辑:邹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