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热词:
在分管医院的信息建设工作之前,浙大妇院副院长程晓东的主要职责是作为一名妇产科的主任医师给病人看病。那时候,诊室里的诊间结算是他对医院信息化最直观的概念。
担任副院长后,程晓东发现信息化建设在医院随处可见,从预约挂号到院内导航;从互联网支付结算到产科自助建卡,都离不开信息平台的搭建。现在,他说起这些来如数家珍,简直要从一位名医变身为IT专家了。
程晓东说,信息化平台虽然是虚拟的,但带给孕产妇的好处却是最实在的,也十分契合现在医疗系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理念。
孕产妇是浙大妇院最主要的服务人群,“哪怕是完全健康的孕产妇,怀孕期间也要做很多次产检,基本上不可能只跑一次医院。所以,‘最多跑一次’体现在我们医院,就是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的搭建,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合并一些环节,减少孕产妇跑腿的次数。”
比如,以前产妇生产后回医院做检查,要带上医院开具的纸质版出院记录。里面有生产方式、新生儿大小、产妇子宫情况等信息,这是医生检查的重要参考。但很多粗心的产妇会忘记携带,白跑一趟医院。现在,出院记录都实现了电子化,医生只要从平台中调取就可以,无需产妇自己携带。
在程晓东看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的底线是保证医疗质量,如果一味追求而降低了医疗质量,那就违背了为患者服务的初衷,是得不偿失的。
而信息化建设让患者“少跑一次”的同时,还能提高医疗的安全性。比如浙大妇院孕产妇的就诊号只有一个,需要经过实名验证。这是她们唯一的身份认证,这就避免了孕产妇反复就诊时出现张冠李戴的差错。
还有通过妊娠风险评估计算系统对高危妊娠产妇进行自动评级,和传统的方式相比,这种量化的评级更加客观准确,而且能减轻医生的工作负担。
程晓东说,只有医院搭建、管理好信息化平台,优化患者就诊的环节,同时还保证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