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近日,我们迎来了处暑节气。作为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的到来意味着暑气渐消、秋意渐浓。此时,昼夜温差增大,空气湿度降低,“秋燥”开始显现。
处暑过后如何科学养生?浙江省新华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中医师徐嫚丽说,处暑时节人体易出现口干、鼻燥、皮肤干、疲劳乏力等不适,因此养生需遵循“滋阴、润燥、养肺”的原则。
首先,从饮食上来说,养生的关键在于“润燥”,既要注重补水还要兼顾养肺。徐嫚丽认为,可以多选择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百合、梨、莲子、莲藕、山药等。比如,“银耳百合莲子羹”,既能补水润燥,又能安神助眠。
此外,处暑后气候干燥,可以多喝温水、淡茶水,避免饮用冷饮,防止刺激肠胃、加重干燥。
另外,处暑过后,要适当减少摄入辛辣食物,如辣椒、生姜、花椒。可以选择山楂、葡萄、柚子、乌梅等酸味食物,有助于促进脾胃消化,缓解秋季常见的食欲不振等不适。
从起居上来说,处暑养生要注意调整作息,尽量遵循“早睡早起”的原则。徐嫚丽建议,晚上10点半前入睡,早上6点半至7点起床。“早睡可以帮我们缓解夏季积累的疲劳,早起则有助于改善秋季常见的‘秋乏’症状。”
处暑时节,保暖也十分重要,切忌“贪凉”。晚上睡觉时可以适当盖薄被,避免腹部受凉引发腹泻、胃痛等症状;白天可搭配薄外套或披肩,防止肩部受凉,引发肩周炎或颈椎不适。此外,睡前还可以用温水泡脚,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又能保暖,改善睡眠质量。
另一方面,处暑后要避免跑步、跳绳等剧烈运动,应当选择温和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时间要尽量选择上午9-10点或下午4-5点,避开早晚低温时段。运动过后要及时擦干汗水,更换干燥衣物,避免身体受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