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仙居县人民医院手术室内,神经外科陈晋医师戴上AI智能眼镜,高清、稳定、第一视角的手术画面,通过超高速5G网络毫秒级同步呈现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会诊中心的大屏幕上;“太清楚了!”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胡韶山通过大屏看到的影像,好比自己正站在手术台边主刀位置——患者颅骨缺损的边缘、暴露的脑膜、准备植入的假体细节,纤毫毕现;“注意这个黏连区域,电凝功率调低,钝性分离更安全”“悬吊点选这里,张力适中,注意保护下方血管”,胡韶山的远程指导通过眼镜的通信系统清晰传入手术室……浙江省人民医院联合仙居县人民医院,于近日成功完成了一次基于人工智能眼镜的远程颅骨修复手术指导。
颅骨修复手术是神经外科的常规手术,核心在于重建颅腔的完整性,稳定颅内环境,为大脑构筑坚固的“生命护盾”,同时改善患者外观、促进身心康复。但常规不等于简单,术中“开”(皮瓣成型)、“装”(精准安装假体)、“关”(严密缝合止血)每个环节都充满挑战,对操作的精准性、规范性要求较高。
仙居的章先生因外伤进行了手术,术后颅骨缺损已7个月,超过3个月最佳修复期,且无法远赴杭州接受下一步治疗。接诊的陈晋医师团队检查评估后发现,章先生的情况尤为棘手:皮肤与硬膜间已形成紧密黏连,血运丰富。“‘开’环节需要像剥离黏连的精密纸张般小心翼翼,精准分离界面并彻底止血;‘装’环节须严格悬吊硬膜,消灭潜在的死腔以减少渗血风险;‘关’环节缝合需层层严密,确保万无一失。每一步都需精准把控,亟须经验丰富的专家指导。”陈晋表示。
最终,手术借助AI智能眼镜实现“零距离”视野共享、“隔空”对话精准把控,成功帮助章先生重建颅腔保护屏障。
能在家门口的县级医院获得省级顶尖专家的“面对面”指导并完成手术,章先生及家人连连点赞。
近年来,浙江省人民医院始终站在医学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沿,积极探索技术与医疗服务的深度融合。此次AI智能眼镜的成功实践,正是医院践行“让信息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腿,让优质医疗资源更可及”理念的又一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