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全国超声医学大会在杭召开
发布时间:2025-11-20 09:59:25 星期四   杭州日报

新技术、新科普如何让百姓获益?

杭州日报讯 近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五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在杭州召开。本次会议以“传承鼎新、超越视界”为主题,云集了全国超声医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吸引了两千多名来自全国的医生。

会上,专家们围绕超声医学的最新进展、AI融合、科普推广等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而这些新技术、新方向究竟将如何影响普通百姓的健康与就医体验?

超声医学如何为百姓健康加码?

“超声作为医生的‘慧眼’,在肿瘤早筛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当下,超声技术升级,准确性高,现代超声已从传统黑白图像发展为‘多模态’成像,结合造影、超微血流、AI分析等功能,能更精准地区分肿瘤良恶性。”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张梅教授介绍,超声技术在甲状腺癌、乳腺癌、肝癌等常见肿瘤的早期发现中作用关键,“公众应树立‘早筛意识’,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尤其是有家族史或高危因素的人群!”

更重要的是,超声技术还能治疗疾病。目前,介入超声已成为现代微创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蒋天安教授介绍,与传统开刀手术相比,目前的介入超声治疗具有不少优势:创伤小,仅通过细针穿刺即可完成活检或肿瘤消融,患者体表几乎无疤痕;恢复快、住院短,许多手术可实现“日间治疗”,部分手术患者甚至可以早上入院、下午出院;相比传统手术费用,介入超声治疗费用还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举例来说,过去肝脏囊肿、甲状腺结节等疾病常需开刀,现在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或消融,患者恢复快、复发率低,实现了微创甚至无创。”蒋天安表示。

当下,超声医学还有了它的“智能伙伴”——AI技术。

“目前,AI助手已在超声医学中显现多方面的实质价值。”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李建初教授介绍,AI助手让诊断效率得到提升,自动测量心脏数据、锁定标准切面、识别微小病灶,将医生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帮助患者解读报告;基层医疗得到AI助手的助力,辅助经验不足的医生做出更自信、更一致的诊断,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发展;AI助手还能赋能科研与随访,基于大数据建模,AI能助力疾病预测与疗效评估,实现全周期健康管理,“未来,AI不会替代医生,而是成为医生的‘好帮手’。”

超声医学科普如何入脑入心?

“虽然超声医学的应用广泛,但老百姓对其认知有限。目前,大多数老百姓对超声医学的了解,仍停留在‘肚子上划一划’的阶段。”对此,与会的各专家教授感触很深。

为打破老百姓的认知壁垒,让更多患者从超声医学中获益,超声医学分会正推动科普从“单向输出”走向“多元对话”,让专业知识真正“活”起来、传出去。

对此,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梁萍教授组织分会腹部、浅表、介入、心脏、妇产共五大专业学组,共同编写了《超声百问百答》科普系列丛书。每本书针对一个专业领域,精选100个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用通俗语言配以生动案例进行解答。

大会“医学人文与医学科普”专场中,超声科普方式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全面升级:主编团队分享了如何从临床中提炼老百姓真正关心的超声问题,进一步把答案转化成有故事、有温度的语言,娓娓道来;还有青年医生把科普玩出了新花样,超声医学知识被编成脱口秀、宫廷剧甚至流行歌曲,“破圈”演绎。“科普不是灌输,而是点燃老百姓的兴趣。超声科普正通过文化赋能、形式创新与渠道拓展,走出诊室、走进生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入脑入心。”梁萍介绍。

“未来十年的超声医学看中国。”梁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本次大会展现了中国超声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其发展方向,这些成果和进步最终都将转化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健康福祉——更早发现疾病、更小手术创伤、更低医疗成本、更暖医患沟通。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叶佳裕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