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喝不下奶、反复感冒,1周岁还不到10斤
每日商报讯 从浙江杭州到四川大凉山,相距2000多公里,11月17日下午,在位于杭州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浙大儿院”)住了20多天的先天性心脏病轩轩(化名),终于带着新生的希望踏上了回家的路。
轩轩才14个月大,为何会千里迢迢赴杭就医?一切还要从浙大儿院“国家巡回医疗队”(以下简称“医疗队”)来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巡回执行医疗任务说起。
“孩子在肚子里的时候,产检都很顺利,没有查出什么问题。”轩轩的爸爸曲木先生说,“一出生,我们就发现她总是感冒、发烧,每个月都要到县医院住院治疗,奶量也很少,看上去比同龄宝宝瘦小很多。”
因为孩子身体不好需要照顾,王先生没法外出务工,只能留在老家打打零工。为了给孩子治病,一年下来花费了七八万元,几乎用光了家中的积蓄。他说,轩轩才1岁,说什么都不能放弃,我们既然为人父母,就要拼尽全力让她长大。
今年10月初,浙大儿院组建的“国家巡回医疗队”来到大凉山,轩轩的命运迎来转机。
医疗队队员、浙大儿院心脏外科马良龙副主任医师在越西县医院指导交流时,听到当地一位儿科医生提到了轩轩的病情。他立即警觉,这不是简单的感冒发烧、发育迟缓,并建议医生马上联系家长,把孩子带到县医院复查。
经医疗队心超专家张宝富检查,轩轩被确诊为“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严重营养不良”,属于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必须尽快手术。“可以这么来理解——这个孩子的心脏左右心室之间有一个‘洞’,导致血液在心脏和肺之间无效循环,全身供血供氧严重不足。”马良龙解释说,“她吃得再多,营养也输送不到全身,所以长得特别慢,抵抗力很差,频繁感染。”
由于当地医疗条件的限制,在医疗队的协助下,曲木夫妇立即带着轩轩启程前往千里之外的浙大儿院。11月4日,儿院多学科团队成功为轩轩实施了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手术。
据了解,手术及治疗费用基本由医保和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向阳花少儿医疗救助”项目资助。轩轩住院期间,夫妻俩还申请到了浙大儿院“护佑童馨·邻安”项目提供的免费住宿——“邻安小家”,解决了异地陪护的住宿难题,大大减轻了这个家庭的经济压力。
术后,轩轩的心脏超声显示,结构恢复良好,康复顺利。最近10来天,她的体重从4.75千克长到了5.2千克。医生表示,后续她在家乡当地医院复查即可,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临近出院时,轩轩的父母对儿院医护团队满是感恩,眼角泛出激动的泪花。
浙大儿院常务副院长邹朝春表示,东西部在先心病筛查领域存在较大差距。比如,浙江新生儿心脏超声筛查率达到99.9%,能实现早发现早干预;但在西部部分地区,不少患儿直到出现明显症状才被确诊,往往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巡回医疗队的核心使命,就是弥补偏远地区医疗资源短板。
像轩轩这样成功得到救助的案例并非个案。浙大儿院医疗队在四川甘洛县、越西县、喜德县三地的当地医院,开展教学查房200余人次、专题授课17次、教学手术4台,通过沉浸式指导、疑难病例讨论、“手把手”超声带教等形式,将前沿诊疗理念与规范操作技巧传递给基层医护,累计培训500余人次,助力当地医疗能力提质增效。
与此同时,另一路队员深入村镇开展上门义诊、疾病筛查与健康宣教。急救演练、健康科普、精准诊疗……多样化的服务累计惠及患儿2000余人次,让大山里的家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医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