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甲状腺低未分化癌协同诊治全国协作网络上线
发布时间:2025-11-18 09:09:47 星期二   每日商报

打破地域限制,海岛、山区患者也可接入优质医疗资源

11月16日上午,“国家癌症中心甲状腺癌质控专家委员会2025年学术会议暨甲状腺低未分化癌协同诊治全国协作网络研讨会”在杭州召开,由浙江省人民医院牵头建设的甲状腺低未分化癌协同诊治全国协作网络平台同步正式上线。这一创新平台在中国抗癌协会指导与浙江省卫健委支持下,联合知名企业与高校跨界研发,旨在打破医疗资源壁垒,全面提升我国甲状腺低未分化癌诊疗与研究水平。

高危癌症成诊疗痛点,全国协作迫在眉睫

甲状腺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年发病量已近50万例。尽管多数患者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超90%,但其中占比较低的低分化及未分化甲状腺癌,却成为制约整体诊疗水平提升的“卡脖子”难题。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甲状腺疾病诊疗专家葛明华教授在会上直言:“未分化甲状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年发病仅1万-2万例,却具有进展极快、恶性程度极高的特点,患者半年内就可能出现快速转移,多数就诊时已错失手术机会。”

更严峻的是,这类罕见高危癌症目前缺乏统一的诊疗标准与指南,基层医疗机构医生经验不足,手术难度大、药物耐药性强、治疗手段匮乏等问题突出。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医师林岩松教授指出:“单中心难以积累足够的诊疗经验,不同层级医院之间诊疗差异明显,晚期患者生存质量与时长亟待提升,构建全国性协作平台、整合优质资源已迫在眉睫。”

三大创新突破,打造全链条协同体系

作为全国性甲状腺低未分化癌诊疗与研究的统筹协作枢纽,该平台以“诊疗规范化、研究协同化、资源共享化、服务全程化”为核心定位,依托葛明华院长团队10年协作积累及前期基础与分子研究经验,整合了全国具备长期管理经验的顶尖专家团队,并借鉴浙江省区域化平台管理的成功模式向全国推广。其核心优势凸显三大创新突破:以人工智能驱动数据全流程智能化处理,为诊疗科研精准赋能;构建多中心、多模态、多组学一体化体系,搭配专属工具广泛适配临床诊疗、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多元需求;创新打造安全可信数据共享空间,依托沙箱、密钥等技术实现跨域数据高效流通,为多中心临床研究、诊疗标准制定筑牢数据根基。

目前,平台已吸引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4所医疗机构积极加入,涵盖三甲医院、区域医疗中心及基层医疗机构,初步构建起“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全国抗癌协作生态。

全周期管理覆盖基层,筑牢患者生存防线

“平台不仅是诊疗与研究的协作枢纽,更是晚期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守护网’。”葛明华院长介绍,平台将搭建五大中心专家团队,通过远程门诊、多学科会诊(MDT)等方式,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精准诊疗指导,同时畅通患者转诊通道,实现晚期患者早期介入、严密监控的全流程管理。

针对基层医务人员与偏远地区患者,平台还开通了便捷的参与渠道:基层医生可通过平台在线咨询、预约专家专线,实时获取权威诊疗建议;海岛、山区等偏远地区的病例,也能借助平台接入优质医疗资源,避免因地域限制错失最佳治疗时机。“我们希望通过统一诊疗标准、共享优质资源,缩小头部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差距,让每一位高危甲状腺癌患者都能享受到规范化、同质化的医疗服务。”浙江省人民医院数字医疗首席专家金东教授在主持上线仪式时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第一届浙江省肿瘤诊治质控中心甲状腺癌专家委员会在会议期间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浙江省在甲状腺癌区域质控体系建设上迈出坚实一步,也将为全国协作网络提供更鲜活的区域实践经验。

从区域探索到全国联动,从技术创新到体系构建,甲状腺低未分化癌协同诊治全国协作网络平台的上线,为攻克高危甲状腺癌提供了全新的“中国方案”。未来,随着平台功能的不断完善与参与机构的持续扩容,将进一步打破医疗资源地域壁垒,让优质诊疗与科研资源惠及更多患者与医务人员,为提升我国恶性肿瘤诊疗整体水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曾润玥 通讯员 杨陶玉 史俊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