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深入肺腑的“侦察兵”——气管镜如何成为抗癌“多面手”?
发布时间:2025-09-12 10:52:21 星期五   杭州日报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肿瘤,早期发现与精准治疗尤为重要。一根柔软的内窥镜,从口腔深入气管,如同一枚“生命探针”,在肺癌的早筛、诊断乃至中晚期治疗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朱大鹏表示,气管镜技术不仅能“火眼金睛”地发现肺癌早期病变,更是现代肺癌多学科诊疗的“桥梁”技术。

做完CT检查后为什么还要做气管镜

建议这些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

“很多人体检发现肺结节后很紧张,其实大多数肺结节是良性的。”朱大鹏说,特别是小于8毫米的结节,恶性概率通常不到10%,这时候贸然手术反而可能过度治疗。气管镜就像一位深入敌后的“侦察兵”,能直接进入气道,查看黏膜的早期变化,还可取出一小块组织做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很多人好奇,做完CT检查后为什么还要做气管镜?朱大鹏打了个比方:CT就像广角相机,能发现哪里有问题,但看不清具体是什么;气管镜如同高清显微镜,能分辨是癌症、结核,还是普通炎症。尤其对长在肺中央区域的肿块来说,由于周围血管丰富,CT下肺穿刺风险大,气管镜成了获取诊断样本最安全的方式。

如今,气管镜技术越来越先进。朱大鹏介绍,导航气管镜就像汽车导航一样,能精准引导医生到达肺部的偏远角落;荧光和窄谱成像技术助力医生“火眼金睛”,让早期病变无处遁形。

百姓常把气管镜与胃镜、肠镜类比,认为检查过程非常痛苦。朱大鹏澄清,现在广泛使用的无痛气管镜可在静脉麻醉下进行,整个过程患者就好像睡了一觉,醒来时检查已完成。即便是局麻,在有经验的医生的操作下,多数患者能耐受。

哪些人应该主动做气管镜?朱大鹏建议,长期吸烟者、有肺癌家族史或有慢性肺疾病的高危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每年定期进行胸部低剂量CT检查,若发现可疑病变,特别是中央型位置,就需要进一步做气管镜明确。CT检查结果正常的高危人群,特别是45岁以上者,建议做荧光支气管镜筛查,能发现早期支气管黏膜病变。

他还强调,气管镜的安全性已大幅提升。“术前我们会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凝血状况等;操作中实时监测生命体征;术后有专业团队观察护理,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极低。”

不仅是肺癌治疗的“多面手”

更是多学科诊疗的协作“纽带”

在肺癌的治疗过程中,气管镜是“多面手”。

临床上,曾有患者因肺部肿瘤堵塞大气道出现呼吸困难,朱大鹏通过气管镜放置支架解决了问题。“这个时候,气管镜就像隧道工程队,为患者重新撑起呼吸通道。”朱大鹏补充,还有的通过镜下冷冻消融或热消融,直接摧毁肿瘤,快速缓解梗阻。

在肺癌的新辅助治疗过程中,气管镜还能动态评估肺癌的治疗效果。朱大鹏介绍:“如通过超声支气管镜穿刺淋巴结,能明确是否还有癌细胞残留,从而决定患者是否需要手术,或继续接受药物治疗。它像一个实时反馈系统,帮助我们灵活调整治疗方案。”

“当患者在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过程中出现耐药,气管镜可再次取样,通过基因检测探索新的突变靶点,为后续治疗指明方向。肺癌治疗已进入‘精准时代’,气管镜取的组织质量高、信息全,是实现精准用药的前提。”朱大鹏说。

在局部治疗方面,在气管镜引导下,还能开展光动力治疗、激光治疗等先进技术。朱大鹏介绍,光动力治疗尤其适用于早期黏膜癌变;激光治疗能快速气化局部肿瘤,实现微创、高效的治疗效果。

“在多学科诊疗模式中,气管镜更是胸外科、放疗科、病理科之间协作的‘纽带’。如术前评估手术可行性,术后检查吻合口是否漏气、放置支架封堵瘘口等,都离不开它。”

“气管镜技术日益成熟,但技术再好不如早发现。尤其是长期吸烟、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主动筛查、及时就诊’才是对自己真正负责。”朱大鹏呼吁公众提高肺癌早筛的意识。

大咖辟谣

谣言1:做气管镜很痛苦,就像动了次大刀。

朱大鹏:气管镜检查分无痛和局麻两种方式。无痛气管镜使用镇静药物,患者在检查中无意识、无痛苦;局麻气管镜在术前、术中应用麻药,患者保持清醒,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也可做到全程无痛,绝大多数患者都可耐受。

谣言2:做气管镜后很容易产生并发症。

朱大鹏: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常见如少量出血、低氧血症或感染等。为预防并发症,术前会详细评估患者的病史、心肺功能、过敏史等,并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术中规范操作,术后严密观察护理,即使发生并发症也有专业团队及时处理。

谣言3:气管镜会刺激肿瘤,导致转移。

朱大鹏:气管镜检查不会导致肿瘤转移。活检过程中可能出现少量出血,但不会引起肿瘤扩散。气管镜检查对肿瘤诊断的明确及后续治疗至关重要。

谣言4:CT发现肺结节后可直接做手术,再做气管镜多此一举。

朱大鹏:气管镜检查可对疑似恶性结节进行病理诊断,明确类型,如非小细胞癌可考虑手术,小细胞癌则以放化疗为主。此外,气管镜还可诊断特殊感染如结核、真菌等,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并能发现CT难以显示的早期黏膜病变。

谣言5:肿瘤晚期做气管镜没意义,只会增加痛苦。

朱大鹏:晚期肿瘤患者仍可做气管镜,如出现耐药需重新取组织检测寻找新靶点,或出现气管狭窄、瘘等严重症状,需镜下放置支架或切除肿物以改善症状,具有重要治疗价值。但是否做气管镜,应由医生根据具体病情判断。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叶佳裕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