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末天朗气清,微风中带着初秋的丝丝凉意。25岁的小王和同事相约到公司附近的草坪,拍几张秋日写真,大家在草坪上笑着摆姿势、选角度,气氛格外轻松。
可半个小时还不到,小王就感觉喉咙有明显的紧绷感,呼吸也有点不畅,面部开始肿胀、瘙痒,双眼肿得只剩一条缝,面颊出现大片红斑丘疹,乍看如同“毁容”。
同事见状赶紧带着小王来到杭州市中医院耳鼻喉科就诊,接诊的陈艳春副主任医师立刻为小王做了喉镜检查,发现其喉部黏膜充血肿胀明显,会厌舌面肿成球状,诊断为:喉梗阻、急性喉炎、血管性水肿。
陈艳春解释,草坪上的植物会产生花粉,小王接触后引发了严重的过敏反应,她的喉头肿胀非常明显,已经严重影响呼吸,再晚一点很有可能喉头阻塞,危及生命。
花粉过敏为什么会“变脸”?
进入9月,豚草、蒿属、葎草等风媒植物进入授粉高峰。直径仅20-30微米的花粉颗粒,可随风飘散百余公里,穿过纱窗、口罩缝隙,潜入气道与结膜。
对于过敏体质者,免疫系统误将无害花粉识别为“敌人”,释放大量组胺、白三烯,引发连锁炎症反应,毛细血管瞬间扩张、血浆外渗,这就是秋季花粉症。常见症状有鼻塞、鼻痒、皮肤风团等,若波及喉头黏膜,会出现声音嘶哑、喘鸣,甚至窒息。
过敏高危人群,既往有春季花粉症、哮喘、湿疹、食物过敏者。父母一方或双方为过敏体质。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肠道菌群失衡人群。新迁入高花粉密度区域者要特别当心该症。
陈艳春提醒大家,秋季花粉与食物交叉过敏常见,如豚草花粉敏感者进食香蕉、西葫芦、哈密瓜可能出现口咽痒、喉部紧缩,需警惕“花粉—食物过敏综合征”。
症状易“伪装”,别把过敏当感冒
鼻腔症状,突发阵发性喷嚏,一次可连打十余个;清水样鼻涕不停地流,并伴有鼻痒、眼痒、腭痒。眼部结膜充血、流泪、异物感,常揉眼形成“过敏性黑眼圈”。气道方面,白天干咳、夜间及清晨加重,运动后喘息,提示可能合并咳嗽变异性哮喘。皮肤,暴露部位出现风团、红斑,或使原有湿疹、特应性皮炎加重。
过敏与感冒的区别是:感冒常伴咽痛、低热,病程7-10天;花粉症无发热,症状持续至花粉季结束,且随晴雨、昼夜温差波动明显。
若出现以下急症,请立即就医,同时平卧、保持气道通畅:服用常规抗过敏药后仍呼吸困难、说话不成句。口唇、眼睑明显肿胀、声嘶、吞咽困难。咳嗽伴大量白色泡沫痰、胸痛,提示急性过敏性支气管痉挛或肺水肿。皮肤风团融合成片,伴血压下降、意识模糊,警惕过敏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