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生死无比接近的时刻 AI就在我们生命的日常
时间有时就是生命,不能错过任何一刻,而当医生判断的时间和能力有限时,AI可挽救的就在那一刻!
一个很典型的病例,21:00左右,43岁患者上腹部疼痛到医院,初步诊断怀疑可能是胆囊结石,21:56做了一个上腹部的平扫CT。医生在看片的同时,AI 软件已识别怀疑是主动脉综合征,并标记出。医生看后确实是有问题的,与患者沟通后再进行主动脉的CTA检查。到22:41完成检查以后,证实了确实是主动脉夹层……确诊抢救。
“在很多医院的夜间急诊甚至大多数的乡镇医院里,平扫CT是可选的唯一,而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是一种危急的心血管疾病,起病隐匿、进展迅速,但难以第一时间确诊。” 在浙大一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张鸿坤的眼里,快速识别“最凶险胸痛”是优先于治疗手术的第一步。
8月27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阿里巴巴达摩院发布用于胸痛急诊场景的AI模型iAorta,可用常规平扫CT在几秒内识别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相关论文20日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该AI模型已在浙江首批10家医院部署,即将全国推广。
首创“平扫CT+AI” 跨越传统心血管的检查效果
什么是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没有一个生物学指标可以去判断,只能依靠增强CT去识别。实际上,主动脉是人体最重要的血管,其夹层、壁间血肿、穿透性溃疡等结构性病变被称为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a Syndrome,简称“AAS”), 24小时内若不能确诊并处理,死亡率可达30%。然而,AAS的症状容易与心梗、肠胃炎等混淆,常规检查手段识别率低,其早期确诊为重大医学难题,误诊、漏诊、延迟诊断频发。
张主任表示,基层医院因为条件所限,平扫CT用得比较多,甚至很多城市医院的夜间急诊也以平扫CT为主,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如果平扫CT做好后,通过人工智能的软件,能从里面识别出主动脉综合征,然后提醒医生,医生再有针对性地跟病人沟通,去做增强的CTA。这样的话,是不是可以减少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漏诊和误诊呢?
为此,浙大一院与达摩院组建联合研究团队,首创“平扫CT+AI”识别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帮助医生早期确诊。达摩院资深算法专家许敏丰介绍,平扫CT是超半数胸痛急诊患者接受的第一道影像检查,但传统上对心血管的检查效果不佳。团队基于在“平扫CT+AI”方向上的技术积累,用三年多时间研发出AI模型iAorta,可在几秒内勾画主动脉及其血管腔,判断血管壁有无结构变化,从而精准识别AAS。
基层医院也能惠及
AI技术能达到增强CT效果
“从7月开始运行,每天500例平扫CT,识片工作量是非常大的,AI帮助避免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漏诊或者误诊,对放射科、胸痛中心的医生来说,都是个很好的帮助。” 绍兴市中心医院副院长王国富表示,下属分院都在乡镇一级,社区每个卫生院都有CT,通过医共体建设,所有的胸部或者腹部的平扫CT统一第一时间传送到总院,通过总院的AI来识别,第一时间反馈给分院。
同样,衢州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程国兵表示,医院有很多患者是来自四省边际地区的县区,如果这个患者不太适合或者没有条件做增强CT时,可以微信、钉钉把这个片子传给医院,医院导入系统马上就可以给他一个诊断。
浙大一院血管外科主任张鸿坤表示:“我们将推广这项有温度的AI技术,尤其是让医疗资源和医生经验相对受限的基层医院受益,提升各层级医院对主动脉疾病整体的诊治水平,探索主动脉AI急诊‘浙江方案’,为‘健康中国2030’作贡献。”目前,浙江首批10家医院,包括浙大一院、绍兴市中心医院、衢州市人民医院、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湖州市中心医院、温州瑞安市人民医院等已率先部署,形成诊断、转运、救治的快速通道。研究团队正进一步降低技术接入门槛,加速向全国更多地区推广。
据悉,阿里巴巴达摩院自成立之初就布局医疗AI,在国际上率先研发出“一扫多查”医疗AI技术,即通过一次平扫CT识别多种传统手段难以发现的病变,目前已应用于胰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肝癌等癌症,骨质疏松、脂肪肝等慢性病,以及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等急症,相关论文三次登上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