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大姐今年56岁,经营着一家小店。平时身体硬朗的她,一人操持着小店生意,虽然忙碌但很少生病。最近几年,她照镜子时发现两个内眼角长了两块黄褐色的斑,不痛不痒,以为是普通的“老年斑”,就没放在心上。
直到最近,她总感觉浑身没劲,走路像踩棉花,腿脚发软,这才想到去医院检查。当地医院的肝功能报告显示异常,王大姐心里一紧,赶紧慕名找到杭州市西溪医院重症肝病科主任傅晓晴主任医师。
傅晓晴第一眼看到王大姐,就发现她面色晦暗、眼角有明显的“黄色瘤”,还有典型的“肝掌”。结合肝功能、血常规等检查,傅晓晴高度怀疑是自身免疫性肝病导致的肝硬化,并建议其做肝穿刺活检进一步明确诊断。最终,检查结果证实了判断——肝硬化。王大姐被收治入院,经过积极规范的治疗后,目前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乏力症状明显缓解。
“为什么眼角长个斑,不痛不痒,一查竟是肝硬化了?”王大姐怎么也想不明白。
傅晓晴解释:“肝脏是个沉默的器官,轻微的损伤往往没有任何感觉。等到出现明显不适时,通常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阶段。眼角的黄色瘤就是肝脏发出的早期求救信号,可惜太多人忽视了。”
肝硬化的五大常见原因及隐匿性危害
傅晓晴指出,近年来像王大姐这样的病例并不少见。目前导致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包括:
01 病毒性肝炎
乙肝和丙肝病毒感染是导致肝硬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病毒长期存在肝脏内,会引发持续性炎症反应,最终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02 酒精性肝病
长期大量饮酒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导致脂肪肝、酒精性肝炎,最终发展为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通常以腹胀、食欲差为首发症状。
03 非酒精性脂肪肝
随着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肝已成为肝硬化的常见原因。这类患者往往先出现疲劳、体重异常等症状。
04 药物性肝损伤
某些药物、中草药或保健品可能具有肝毒性,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肝损伤甚至肝硬化。
05 自身免疫性肝病
如王大姐所患的疾病,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肝细胞,导致慢性炎症和纤维化。
“最令人担忧的是,早期肝损伤很难通过常规体检发现。即便血检和B超也可能查不出轻微病变。如果不及时干预,持续发展就会导致肝硬化,甚至肝衰竭或肝癌。”傅晓晴强调,肝病重在预防,日常注意饮食健康,加强体重管理,避免酗酒和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注意日常用药安全性。同时,对一些肝病的体征要学会简单识别。
肝脏疾病的"体表信号":自我检查指南
01 看面色
面色晦暗无光或皮肤发黑、发黄,眼白发黄;
02 看血管
通常看脸面、颈前、胸部的血管有无毛细血管扩张或者蜘蛛痣;
03 看手掌
部分肝病可见肝掌;
04 其他信号
还有一些特殊体征如黄色瘤、皮肤出血点、双下肢水肿、腹部膨隆及腹壁血管扩张、手抖等。
一旦出现以上这些典型肝病症状,应该及早去肝病专科医生那里当面就诊,通过更为详细的抽血化验、影像检查尽快做出明确诊断,以免贻误病情。
世界肝炎日:消除肝炎,社会共治
2025年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社会共治,消除肝炎”。
傅晓晴呼吁大家提高对肝炎和肝硬化的认识:“肝炎、肝硬化、肝癌是‘经典乙肝三部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只有这样患者才能实现更好的临床获益,对自身健康负责,也是对身边人负责。”
供稿:杭州市西溪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