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婷婷 浙江医院心电诊断科副主任技师
最鲜活的病例在临床,最实用的健康建议来自临床医生。浙医在线特别开设《医生有话说》专栏,邀请浙江省内各家医院各个科室的临床医生亲自撰文,解读当下健康热点,根据最近临床接诊的典型病例进行健康科普,对门诊中发现的患者在治疗或养生时出现的误区进行提醒,以及医生对某一疾病在治疗方面的思考、看法、研究等。
我在医院心电图室一待就是20多年。每次给病人检查,核对完姓名,我总会一边理着导线,一边和他们聊上两句,了解下病史,这习惯也让我在多年的工作中,捕捉到了不少关键信息。
那天,一位主诉胸闷的老人来做检查。我像往常一样,一边整理导线,一边问他:“大伯,您为啥住院呀?”老人皱着眉头说:“我胸闷得厉害,孩子们担心我是冠心病,就把我送来住院了。我昨天刚做了心脏CT。”我又问:“那结果咋样,要装支架吗?”老人赶忙摆手:“检查结果挺好的,不用装支架。我这胸闷可奇怪了,一阵一阵的,一会儿闷一会儿又不闷。”
老人这番话让我心里“咯噔”一下,年纪大加上阵发性胸闷,会不会是阵发性房颤在作祟呢?我赶紧和主管医生联系,得知正好开了动态心电图检查单,我们一商量,决定给老人做48小时动态心电图,看看能不能抓住这胸闷背后的“真凶”。
装机的时候,我特意叮嘱老人:“大伯,要是您感觉胸闷了,就按机器上这个大标志按键,这样就能把您难受的时间准确记录下来。”老人认真地点点头。
两天后拆机分析,结果出来了。第一天一切正常,可到了第二天上午10点,阵发性房颤出现了,房颤心室率在90~130次/分。而且,就在房颤开始的时候,老人按下了按钮,这说明胸闷确实和房颤发作同步。有了这个关键证据,临床医生迅速对症开展积极治疗,老人很快康复出院了。
随着年龄增长,心房颤动就像老人头上的白发,出现的概率大大增加。阵发性心房颤动,是心房出现不规则、快速的电活动,导致心跳紊乱。别看它常见,潜在危害可不小。
一是血栓形成与脑卒中风险高。房颤时,心房收缩无力,血液容易在心房,尤其是左心耳部位淤滞,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随着血流进入脑部,就会引发缺血性脑卒中。
二是心力衰竭。房颤发作时,心室率又快又不规则,心脏充盈和射血效率大大降低。要是长期得不到控制,心脏就会扩大,心肌疲劳,最终引发心力衰竭。
三是生活质量下降。阵发性房颤发作不可预测,可能正开着车、运动着就突然发作了,这很可能导致跌倒或其他意外,严重影响生活。
那怎么才能抓住阵发性房颤这个“狡猾的家伙”呢?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是捕捉它的“金标准”和最常用工具。阵发性房颤发作突然,持续时间不定,多数在48小时内自行终止。常规的12导联心电图(静息心电图)记录时间只有短短十几秒,很难捕捉到它。就像这位老人,要不是动态心电图记录下症状与心律的关系,我们还很难确定胸闷就是房颤引起的。
另外,动态心电图还能评估房颤负荷,也就是计算房颤发作的总时长、发作次数以及房颤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比例,这对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和预后都非常重要。
在这里,我要给大家重点提醒一下,建议6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检查一次动态心电图,要是身体有不适症状,那就随时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