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院治疗9天,成功扛过早期危险期
他对医生说:我想念爸爸妈妈,带我回去
7月15日下午,“杭州3岁男童从18楼坠落奇迹生还”的消息在网上热传,视频中一个小孩子躺在地上,画外音有人喊:“谁家的孩子……”
据发帖人称,孩子坠落的时候,应该是碰到了17楼卫生间开着的窗户,下坠路线发生改变,幸好又落到了楼下的树上。
快报记者前几天找到萧山某小区事发地点。靠近一幢楼的墙角有三棵红枫树,碗口粗,十来米高。有业主说,孩子当时坠落在离树两米的方砖空地上。三棵红枫树中间那棵,系着一朵丝带扎成的大红花,保洁师傅说,听说这是前两天小孩妈妈系的,“如果没有这棵树挡一下,小孩就危险了”。
当天15时43分,120急救车迅速将男童送至就近医院紧急处置,随后因病情危重转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下称 “浙大儿院”)滨江院区,经急诊评估后立即收入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
目前孩子情况怎么样?昨天,快报记者来到浙大儿院了解情况。
全身多发复合伤,腹部损伤最严重
入院9天扛过早期危险期
转入普通病房
浙大儿院SICU主任谈林华介绍,孩子入院时呈现明显危重征象: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心率增快,且主诉腹痛。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显示,存在全身多发复合伤,其中肝、脾、肺、胰腺、肾脏、肾上腺等重要实质性脏器均受损伤;同时伴随多部位骨折,包括肋骨骨折、四肢骨折、脊椎压缩性骨折,以及全身广泛软组织挫伤,伤情复杂且严重。
“高处坠落伤属于高危创伤,坠落时动能巨大,高能量损伤易导致多系统、多器官损伤,复合伤多见,常合并颅脑、脊柱、胸腹、骨盆及四肢损伤,易漏诊,隐匿性损伤风险高,并发症凶险,死亡率高。所以哪怕送医时表现看上去还好,我们还是会非常重视。因为这样的受伤机制导致潜在致命损伤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我们会对患儿进行非常慎重的全面评估和治疗处理。”
谈林华主任说,高处坠落伤的严重程度与楼层高低、着地时地面结构、是否有空中支撑物遮挡、儿童体重等综合因素有关,其中颅脑损伤是最常见的致死性损伤类型。所幸孩子未出现严重颅脑及脊髓损伤,入院时头颅影像学检查基本正常,神志清醒,四肢活动正常,这为后续成功救治创造了重要条件,但还需要继续观察和随访颅脑、脊髓的功能和脊椎骨折的情况。
截至目前,男孩已入院治疗9天,经过浙大儿院SICU和创伤多学科团队的及时干预和抢救治疗,病情已显著好转:神志、精神状况、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已趋于稳定,出血情况好转,全身脏器功能逐步恢复,胰腺损伤的情况及相关指标也是在逐渐好转中,目前没有明显的胰瘘、胰腺坏死感染、脓毒症、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
在病房里,男孩对谈林华主任说:“我想念爸爸妈妈,带我回去。”谈林华主任表示,综合当前病情评估,患儿已成功度过早期阶段危险期,已于昨天(7月24日)下午转入普通病房。
18楼坠落奇迹生还非常罕见
儿童意外伤害预防大于治疗
从18楼坠落后还能奇迹生还,所有人都不禁惊叹生命的顽强和神奇。
对此,谈林华主任表示,从18楼坠落还能奇迹生还这样的情况确实非常罕见,属于极小概率事件,但并不是说不可能。“我们之前也接诊过另外2个同样是从18楼不慎坠落的孩子,经过医院创伤多学科团队的积极诊治和抢救,最终转危为安。”
高处坠落伤是一种严重的外伤机制,其严重程度与坠落高度、着地姿势、地面性质及患儿年龄等因素相关。除了上述因素外,受伤后及时救治是最为关键的。事发后如果现场有人能迅速发现并拨打120急救电话,急救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到达现场进行初步的急救处理,如止血、固定骨折部位等,为后续的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此外,将孩子及时送往上一级具备创伤专业救治服务能力的医院也很重要,训练有素、技术精湛的创伤救治医护团队会保障严重创伤患儿的伤情全面评估,及时有效的生命支持和治疗,缩短救治时间,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浙大儿院SICU成立20多年来,每年都会接诊各种外科重症相关患儿包括车祸伤、高处坠落伤等2500多例。
儿童意外伤害是全球范围内导致儿童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预防大于治疗,大多数意外伤害可以通过预防措施有效避免。首先注意家庭环境安全,进行家庭安全隐患排查,全家人统一安全标准,预防跌倒/坠落、烫伤、窒息/误吞、中毒、溺水,杜绝让年幼患儿独处等;其次,注意户外和交通安全,避免特殊高风险场景;再次,通过绘本、动画等形式教导孩子识别危险、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通过系统性防护(环境改善+监护强化+教育),可显著降低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