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一人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国之基。健康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民生福祉问题。为满足广大市民对于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围绕“疾病预防、疫苗接种、疾病治疗、网络问诊”等热门话题,由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杭州网承办的《名医直播间》正式开启。杭州网邀请一批业界最具代表性、影响力的名医走进演播室,与我们共同探讨,展开互动分享。
“心动过缓”又称心率过缓,是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类型,也是心电图检查报告单上的常客。
近日,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魏文娟主任医师做客《名医直播间》,对“心动过缓”的病理和治疗展开了细致的解读。
心跳慢不一定是好事
可能是心动过缓
“心动过缓”,顾名思义就是心脏跳的太慢。民间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叫 “心跳慢是健康的表现”,魏文娟主任对此表示,心动过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是好事,除了运动员。与常人不同,他们运动时间长、运动强度大,心脏的迷走神经张力较高,导致了他们心率较慢。
魏主任指出,在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心跳在60到100次每分,如果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跳太慢则会导致各个器官血液不足,引起心、脑等要脏器的血供不足,从而出现各种症状,严重的话甚至会引起心脏停止,发生猝死。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是心动过缓呢?魏主任分享了几种方法:“运动手表、电子血压计都可以监测心跳,一些智能化的穿戴设备也有相似的功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搭脉搏’,数一分钟有几次心跳就可以明确自己是否有心动过缓。”
据了解,心动过缓的成因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窦房结功能障碍、房室传导阻滞,药物使用和甲状腺功能减退同样也会导致心动过缓。
针对“猝死”这一风险,魏主任则进一步表示,一般的心动过缓并不容易发生猝死,通过治疗基础病就可以缓解,由严重疾病引起的心动过缓,如急性心肌梗死、重症心肌炎或者是窦性心动过缓则随时有可能发生猝死,需要植入临时起搏器或者永久起搏器来预防猝死风险。
无导线起搏器
治疗心动过缓的新装备
起搏器是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心动过缓的有效方法,经过多年的发展,心脏起搏器在有导线起搏器的基础上更是发展出了无导线起搏器。
直播间现场,魏主任带了实物进行详细介绍:“传统起搏器和无导线起搏器的区别在于:第一,无导线起搏器较小,只有U盘的二分之一这么大;第二,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手术时间较短,术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床;第三,和传统起搏器不同,它不受运动的影响,患者可以跟平时一样正常地工作,也可以进行游泳之类的运动。”
除此之外,魏主任还分享了无导线起搏器的使用案例:“我有一位患者,她每次因为晕厥就来就诊住院,住了三次,但是每次做心电图都是好的,后来我们发现她实是有12秒的心脏停搏,像这种间歇的窦停患者是特别适合无导线起搏器,她做完手术第二天就可以下床,第三天就出院了,术后没有疤痕,也没有凸起,也感觉不到起搏器,舒适度较高。”
尽管起搏器已经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仍有不少患者有所顾虑,魏主任认为现今安装起搏器的技术已经较成熟,是一个相对比较安全的微创手术,在国家采集政策的帮助下,其价格也降低了不少,不少人都可以承受。
安装起搏器以后也有一些注意事项,魏主任特别提醒,安装起搏器的患者要避免接触高磁性的物体、避免接触直接震动的物体以及避免接触高磁场的区域,但手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都可以正常接触,并不会影响起搏器的功能。
早治疗不如早发现
如何预防心动过缓
针对心动过缓的预防措施,魏主任告诉观众:“首先我们要明确有没有原发病,如果有冠心病、高血压、甲减这些疾病,我们要先积极治疗,这样心动过缓才能够改善。如果是药物引起的,就需要患者停药观察。当然在生活上也要注意,不要吃辛辣的食物、保持心态平衡、适当进行锻炼都可以预防心动过缓。”
“一般的心动过缓可以进行大部分运动,只有严重的心动过缓需要植入永久起搏器并避免运动,详细情况需要患者去医院进行评估。”
访谈接近尾声,主持人还搜集了网友提出的问题让魏主任解答,进一步普及了有关“心动过缓”的疾病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