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孕28周腹中宝宝却收到“病危”通知 宫内治疗守护母婴安全
发布时间:2022-07-06 07:20:00 星期三   每日商报

今年5月,小孟(化名)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七科,当时她的孕周已有28周+。对于大多数产妇来说,这是一个让人安心的数字,因为过了28周就意味着,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下,宝宝出生后的生存率已经比较高了。但是对于小孟则恰恰相反。因为她腹中的孩子在被诊断出了严重的疾病。

腹中胎儿离奇又长出一个“肺”

一开始,小孟是在其他医院查出胎儿的肺部可能有问题。为了安全起见,她来到浙大妇院进一步检查。B超结果显示:胎儿是肺外型隔离肺合并大量胸腔积液,心脏受压于右侧胸腔,腹腔少量积液。

隔离肺又称肺隔离症或副肺,是以血管异常为基础的胚胎发育缺陷所造成的肺先天性畸形。隔离肺是个肿块,看起来就像是又长了一个“肺”。结合小孟羊水过多等症状,说明隔离肺已经造成了胎儿水肿,如果不尽快干预,很可能发生胎儿死亡。

隔离肺的宫内治疗并不容易。胎儿的隔离肺病灶紧贴心脏和主动脉,位于胸腔中,一方面,肋骨会对穿刺路和成像造成干扰,而且胎儿在腹中的位置不定,找入针点很困难;另一方面,胸廓里有主动脉、心脏、肺等重要器官,容不得一点差错。

此外,这项“胸腔内肺外型隔离肺射频消融术”在浙江省是首例,在全国也只有寥寥几个,可供参考的先例也非常有限。

生死之间,宫内治疗带来希望

慎重起见,浙大妇院胎儿医学专家温弘副主任医师组织了MDT多学科联合会诊,各科室专家结合既往较为成熟的手术经验,确定了治疗方案:通过超声引导进行胎儿隔离肺滋养血管的射频消融术,阻断供血;并进行胎儿体腔积液穿刺术,抽取胸水。

在充分告知患者和家属手术风险后,手术日很快到来。由温弘主刀,超声诊断科王军梅主任医师和潘娇娥副主任医师辅助定位。手术团队冷静沉着地将射频针穿刺到目标区域。超声再次定位,穿刺针将胸腔内积聚的95毫升液体成功抽吸完毕。

术后第二天,再看小孟的超声检查结果:胎儿的肿块小了一半,积液几乎都消失了,心脏部分回到了左侧胸腔。孩子安全了!

经过抗感染和抑制宫缩等观察治疗之后,小孟顺利出院。前几天回到浙大妇院复查,胎儿已33周+,胸水没有再出现,隔离肺病灶也没有再增长,情况正常。这意味着,宝宝解除了隔离肺的“死亡威胁”。

随着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技术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疾病在胎儿期就可以发现。而“宫内治疗”等医学技术的发展,给产妇和胎儿更多了一线希望。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王然 通讯员 孙美燕    编辑:邹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