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国家卫健委首次明确:使用电子烟会对健康产生危害
发布时间:2021-05-31 09:12:21 星期一   都市快报

5月31日是第34个世界无烟日,宣传主题为“承诺戒烟,共享无烟环境”。通过普及烟草危害健康的信息,倡导青少年拒吸第一支烟,呼吁烟民积极戒烟,养成“不携烟、不吸烟、不递烟”的文明健康行为习惯,为自己、为下一代、为整个社会创造无烟绿色环境,共享健康美好家园。

5月30日,记者从浙江省第34个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中了解到,2019年浙江省疾控中心健康监测显示:浙江省居民二手烟暴露率为57.15%,全省青少年的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分别为8.93%和2.10%,较往年有所下降,且远低于全国水平。其中青少年电子烟尝试使用率和使用率分别为6.99%和1.45%。

浙江省疾控中心健教所徐越副主任医师表示,吸烟已成为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烟草烟雾中含有7000余种化学成分,其中数百种为有害物质,已确认的致癌物有69种。吸烟和二手烟暴露均与慢性呼吸疾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四大慢性疾病密切相关,而对妇女和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威胁更多的来自于二手烟暴露。

此外,由于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对烟草烟雾及二手烟烟雾中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更为敏感,可导致支气管哮喘、呼吸道感染、肺功能下降等疾病。此外,青少年对吸烟危害的认知尚未成熟,容易受烟草广告、促销、影视吸烟镜头和新奇时尚的电子烟的诱导而成为吸烟者。

“我们需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控烟干预措施,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烟草的危害,承诺戒烟,共享无烟环境,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徐越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使用电子烟同样对健康有害。电子烟的烟油中通常都含有尼古丁、丙二醇、甘油等,以及各种调味剂,这些物质加热雾化后,会产生各种有机化合物、超细颗粒物,其中许多成分是已知的有毒有害物质。研究证明,长期使用电子烟,会产生尼古丁依赖,可能会增加患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在第34个世界无烟日到来之际,国家卫健委发布《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其中,社会和医学界近年来一直热议的“电子烟对健康的危害”章节首次被写入官方报告。这是中国官方首次明确,“有充分证据表明,电子烟是不安全的,会对健康产生危害”。

浙江推广全省戒烟门诊建设,目前已经建立覆盖全省各市的117家戒烟门诊网络,为有需要戒烟的吸烟者提供专业科学的戒烟服务。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首席记者 俞茜茜 通讯员 任少凡    编辑:邹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