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打开行李箱,驰援武汉的护士哭了 “像妈妈给孩子准备的东西!”
陪白衣战士出征的1300多个行李箱背后……
发布时间:2020-02-25 09:26:45 星期二   杭州日报

“纯棉睡衣、折叠脸盆、指甲刀……能想到的生活用品都有,好像是妈妈准备的。”望着这只行李箱,金莹眼眶红了。

她是浙江省第一批驰援武汉医疗队的队员,行李箱是浙江省卫健委统一配置的。打开行李箱,那装满了“妈妈”般的唠叨和关心,漫溢出来。浙江驰援湖北医疗队出发了5批,这样的行李箱也有5批,前后共1300多个送抵湖北。

除夕夜接到紧急通知 13小时集齐230个行李箱

“230个行李箱,装满防护用品和生活必需品,明天中午前备妥,浙江医疗队随时出发武汉。”

1月24日(除夕)晚上9点多,省人民医院物资采购中心副主任何晓鹏接到副院长童向民的电话。受省卫健委的委托,浙江省人民医院需要马上筹备物资。

几天前,他关注武汉疫情的发展,“没想到,事情发展得这么快!”

刚挂电话,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黄东胜的电话追了过来,“我们一起努力一把!”

这两个电话,就像绳子抽在陀螺上,越转越快。差不多只有13个小时。

除夕夜,物资采购中心的同事马上忙活开了。

“老姜这里没货,量太大了!”“李总他们想送货,但工人一个都没有,仓库管理员还回了老家。”同事们的反馈陆续发回。

终于,同事发了一个号码给何晓鹏,让他试试。打通电话后,在台州过年的箱包商蔡老板告诉何晓鹏:“没有这么多现货,我帮你找其他人!”

就这样,何晓鹏拿到了箱包商老林的电话。睡梦中的老林接到何晓鹏电话,“我怕老林拒绝我,第一句就告诉他——我是为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找箱子。”电话那头,老林沉默了一会,随即补了一句:“你等一会儿,我去给你凑凑货。”

老林拨通了台州老乡的电话,“箱子在杭州仓库,但老板人在台州,还得再做做工作,回杭州拉货。”老林的微信,何晓鹏至今还留着。

何晓鹏攥着手机,等老林的回复。1月25日凌晨1点,老林回复——台州老乡答应来一趟杭州。凌晨4点,台州老乡出发。

早上7点多,何晓鹏带着老林和同事去仓库,市运管局安排的应急大货车随后也赶到。但到仓库,大家傻眼了。

“行李箱需要按照尺寸分拣,箱包仓库在三楼,但货运电梯没有开,一个工人都没有。好不容易找到一位老师傅。当得知这是为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来搬箱子。老师傅小跑去打开货梯,还一起搬货。除夕夜凑齐的230个箱子,顺利送到。”何晓鹏说。

“像妈妈给孩子准备东西” 出征的行李箱里有60多类物资

不仅仅只是忙着凑箱子,更多棘手的事情接踵而至。

在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石爱丽正在核对第一批援武汉医疗队队员的物资。石爱丽曾协助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筹备了多次出行物资。紧急会议结束后,石爱丽列出物资清单,报送省卫健委,审核通过后,迅即开始采购。

看着好多年轻90后的医护人员,一腔热血驰援湖北,石爱丽就像一个啰嗦的妈妈,“防护用品和药品,由省卫健委调拨;我们准备的生活必需品,既要保证舒适,更需保障安全。比如羽绒服,中央空调不开,出发时间紧,自购来不及,每人都准备一件超长羽绒服,这样算上保暖的衣服,路上、房间、医院各一件,消灭院感漏洞。”

一批批驰援队伍送出去,作为浙江省援鄂医疗队物资保障基地的省人民医院,准备的物资品类也越来越多。

记者看到,第一批发送的行李箱里有40多类物资,第五批行李箱里的物资已有60多类。从衣架到粘钩,从一次性雨披到护目镜防雾剂,还有指甲刀、软面抄、红黑记号笔,甚至连垃圾袋都分了大小号,“后面几批队员用得好的物资,我们马上给前面几批队员进行补给。”

一次性雨披是第一批队员凌磊的反馈。下雨天,雨披方便些,而且雨伞出入医院会有感染风险;医护长期戴着护目镜和口罩,脸上有压疮,透明敷贴需求量很大;双手反复消毒,粗糙起皮,又补了几批护手霜;羽绒衣活动不方便,再选了羽绒背心发过去。

物资多,出发时间急,需要大家快一点,再快一点。“一个箱子分发打包完毕,只需要10分钟不到。1300个箱子,还是需要团队协作,前后共有500多位医护人员来帮忙,人人都是打包高手。”石爱丽和护理骨干郑双琴、章兰萍的手速说明了一切。

记者发现行李箱外贴着标识,还套着文件袋内芯,石爱丽解释:“除夕夜,文印店都关门,不干胶贴纸买不到,我们就想到这个土法子,箱子搬运时,标签不会磨损。”

“就像妈妈给孩子准备东西一样,这行李箱里的东西,也是他们的战衣!”

感谢太多人的热情支援 除了同行还有很多陌生人

已是下午一点半,何晓鹏开始吃饭,他有点不好意思:“我们中心小伙子吃盒饭只需5分钟。”

那段时间,何晓鹏和包震乾、许欢、江涛等同事只要听到有货,秒回:“不用送,我们自己来拉。”

随着疫情的不断升级,物流断了,碰到大批量采购用品时,货商库存又不多,这时,何晓鹏特别焦虑,“一天100个电话打底,牵线的、帮忙的,很多人的名字我叫不出。”

2月12日晚上,何晓鹏接到第四批驰援队伍要出发的消息,近500人的医疗队。“按一人两套内衣算,需要1000多套。”何晓鹏发动同事、朋友一起找。

“朋友的朋友找了一家内衣厂,但在安徽。对方听说为了驰援武汉,二话没说,连夜装箱,凌晨出发,那天雾很大,这车带着一千多套内衣,跑了五六百公里,5个小时后送到杭州。有队员反馈,这批内衣穿着特别舒服,就像妈妈牌一样。我们再奔波,也值得。”

不管白天还是深夜,何晓鹏都能收到许多支援的讯息,有熟悉的领导、有贴心的大姐,还有陌生人。

半夜里,黄东胜书记发来消息:“有5000个防护口罩明天会送过来,还有护目镜2000个会寄过来,防护服还在联系中。”葛明华院长发来消息:“有3200个FFP2防护口罩,已联系好了,明天一早就能取。”

今年过年餐饮生意泡汤,但冠江楼老板蒋玉宇依旧捐赠了好几批防护物资。在医院岗亭,陌生人放下纸盒转身离开,里面是最紧缺的防护服。接受过医院治疗的中学生送来了感谢信,还有600个医用口罩、100个医用护目镜、50瓶医用消毒液……

“现在复工了,物资慢慢充裕了,武汉前方的情况也越来越好,但我们的劲还不能松。”说话间,何晓鹏吃饭速度又快了些,“等下还有一批物资要入库,明天要送去武汉。”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柯静 通讯员 陈晓华    编辑:邹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