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汪皓秋:离新冠病毒最近的人
发布时间:2020-02-21 09:13:18 星期五   杭州日报

穿两套防护服,过5号楼4楼六道门,才能踏进病毒实验室的大门。从1月19日收到杭州市首例输入性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样本开始,市疾控中心卫生检验中心主任汪皓秋,带领着18位抗“疫”将士,放弃春节假期,24小时与病毒近身交锋。

“最忙的一次,我们从下午5点干到第二天早上9点半;最急的一次,是大年初一凌晨为酷航TR188航班的样本做检测,4小时出结果;最多的一天,我们检测了近300人的580多份样本……”经历过SARS、H1N1、H7N9等战“疫”,如今的汪皓秋团队有备而来。

平均每天检测200多份样本

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检测病例样本是关键一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尚未全面蔓延时,汪皓秋就已经开始收集、整理疫情相关信息、资料,部署各项应对疫情输入的前期技术准备工作。

“在正式检测病例样本前,一切工作都要准备妥当,检验规范、制度和检测方法都是我们讨论的重点。”汪皓秋落实了每一项步骤:要做哪些技术储备?需要怎样进行检测?用什么防护等级去检测?他带领科室成员一遍遍实战演练。

1月16日完成人员培训,1月19日,市疾控中心卫生检验中心收到杭州市首例输入性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样本,汪皓秋第一个进入实验室进行检测工作,逐一排摸解决所有风险点。

疫情初期,市疾控中心需要承担大量的新冠病毒样本核酸检测工作,18人的检测队伍在汪皓秋的带领下,放弃春节假期全力以赴,平均每天完成200多份样本检测。最多的一天,团队检测了近300个人的580多份痰、咽拭子、粪便核酸样本。

这期间,还有样本临时“加塞”——大年初一,新加坡酷航TR188航班落地杭州,两位发热患者的4份咽拭子、鼻拭子样本在凌晨3点半被送入市疾控中心。“样本送来后就算开始‘倒计时’了,我们争分夺秒,赶在了早上7点多拿出了检测结果,前后不过4小时。”紧急任务完成后,汪皓秋和同事们还要继续检测其他样本。

完成杭州首例患者的检测

通宵工作,是微生物检验工作人员的标配。作为“领队”,汪皓秋肩上的责任重大,他要牵头、统筹各项工作,协调物资储备,还要拍板各项检测安排、疑难检测结果的报送等。

“与其他常见病毒检测不同,新冠病毒的检测有‘五高’:场地要求高、人员要求高、检测风险高、防护要求高、体力耐力要求高。”汪皓秋说,实验室有四个独立的实验区,通常3个人搭班工作,最长的一次从下午5点,干到了第二天早上9点半。普通熬夜都很容易疲劳,更何况大家需要长时间佩戴N95口罩,穿着密封的隔离衣,不到1个小时就会汗流浃背,感觉缺氧,期间还不能吃东西、喝水、上厕所,需要有很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检测过程也是危险重重,核酸提取阶段吸取咽拭子样本时,如果动作不规范会产生气溶胶,存在感染的风险。操作时要胆大心细,动作要轻柔。

带领这个以“80后”工作人员为主的团队,汪皓秋完成了杭州市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毒全基因组测序。他马不停蹄,对辖区内有资质进行检测的实验室开展检测培训和生物防护安全督导,目前5家实验室已开展新冠核酸样本检测。

“我爱人是上海一名内科医生,我们常年分隔两地,今年春节又一起投入这场战‘疫’,刚上一年级的女儿只好交给老人照顾了。”汪皓秋对家人有些亏欠,但他说,无论何时何地,所有奋战中的检验人都有着共同目标,就是让患者尽早确诊,早治疗,“只要疫情不解除,我们就会一直坚守在检测岗位!”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柴悦颖 通讯员 严敏    编辑:邹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