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胸腔被“胎儿”大肿瘤占满 17岁小伙命悬一线
发布时间:2019-12-27 07:00:00 星期五   每日商报

距离最绝望的日子已经过去60多天。此刻安静坐在床上的小张,一点都看不出曾三进ICU,数次被从死亡线上拉回。这60多天背后,是浙大二院医护团队和一个家庭一段与疾病的生死抗争的历程。

突发胸闷 17岁少年仅靠呼吸机续命

小张来自湖南,是一名17岁的大学生。今年国庆前几天,他突感胸部不适、呼吸困难。小张爸妈得知后心急如焚,立即接孩子回家。辗转了几家大医院,均考虑胸部占位性病变。但巨大肿块挤压心肺,导致心律失常、呼吸窘迫,手术风险极大,没有医院肯冒这个风险。

看着儿子生命危在旦夕,一家人多方打听下,找到浙大二院胸外科主任、主任医师范军强,范主任的一席话,让这家人看到了曙光。10月16日,小张从湖南被转运到浙大二院滨江院区,因为被巨大的肿块挤压,患者右肺几乎薄如纸片。第二天就转入综合ICU气管插管,上了呼吸机维持生命。

“小伙子到医院时已经病情危重,呼吸困难。由于心肺功能严重受损,手术风险极大,即使完整取出肿瘤,如何恢复心肺功能,包括后期的康复都是一道道生死关。”范军强主任认为,既然接受挑战,就要全力以赴。

胸外科迅速联合综合ICU、麻醉科、呼吸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肿瘤内科、血管外科、病理科、放射科、消化内科等多学科团队进行MDT讨论,并详细制定多套详尽的治疗方案,尽最大努力挽救小张的生命。

多学科通力合作 切除近9斤肿瘤

10月23日上午,在周密的准备下,手术开始了,麻醉手术部严敏主任亲自上阵,带领麻醉团队为小张实施麻醉并严密监护小张的生命体征。护理团队也安排出了经验丰富的手术室护理人员,心脏大血管外科沈中华主任医师团队及体外循环团队也随时待命、一有需要即可介入体外循环支持,以及人工血管置换。

经过3个多小时的奋战,范军强主任的外科团队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异常顺利地完整切除小张胸腔内的巨大肿瘤。整个过程虽然没有发生大出血,但肿瘤切除后,患者出现了血压下降、休克的情况,麻醉团队沉着应对,使小张转危为安。

切下来的整个肿瘤重量接近9斤,比一个正常的胎儿还要重,“病理科诊断为混合型畸胎瘤,畸胎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这么大的瘤体十分罕见。”范军强主任表示。手术后,小张被送进综合ICU,之后还出现了呼吸衰竭、肺部感染等。在综合ICU黄曼主任团队的及时治疗、严密监护下,经过近1个月的呼吸机支持治疗,小张终于可以脱离呼吸机,坐起用手势交流、进食了。

早期畸胎瘤多无明显临床症状

范军强主任介绍,差点夺取少年生命畸胎瘤是生殖细胞肿瘤中常见的一种,来源于生殖细胞,分为成熟畸胎瘤(即良性畸胎瘤)和未成熟性畸胎瘤(恶性畸胎瘤)。

而小张的畸胎瘤为混合型,大部分为良性,有少部分(约10%)的恶性成分,并且肿瘤内约70%的区域为出血性梗死,这可能是导致这次肿瘤进展如此迅速的原因。不过,早期畸胎瘤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大多是体检中发现,容易被患者忽视。然而畸胎瘤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胚胎期生殖细胞异常分化等因素有关。

“这次从术前准备、手术到术后康复,各种难关重重、风险无处不在,但小伙子才17岁,正在读大学,他的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我们必须尽全力救治。”范军强主任表示。

经过浙二各专家团队60多天的精心照料,昨天小张顺利出院,将返回老家继续康复治疗。为此,一家人给医院送上锦旗,张爸爸还给医护人员写了一封感谢信,以表谢意。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冯双 通讯员 方序 周昀洁    编辑:邹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