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热词:
《黄帝内经·素问》指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从中医角度讲,秋冬季天气转凉,人体内的阳气也呈现出内敛及下降的趋势,阳虚体质人群容易出现气血不畅,阳气温煦不足的症状,这时候就很需要及时补充阳气。艾灸保健就是很好的养阳方式。
杭州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包烨华认为,艾灸保健可以起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目的,从而让感觉体寒的人温暖安然度过一整个冬天。
很多人到了秋冬季节就会出现手脚冰冷的情况,杭州60岁的周阿姨就是其中一位,而她习惯通过艾灸来解决这个问题。
周阿姨说,自己每每出现关节疼痛,身体乏力的时候,就会来医院灸一下。“灸完之后,蛮舒服的。感觉这个做完,身体都是暖洋洋的。”
“医生我感觉不是很烫啊,是不是灸时间长一些效果会更好一些?”对于周阿姨提出的要求,医生认为不妥,一般艾灸的时间为30分钟左右。艾灸时间过长,就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烦躁不安等症状,反而效果适得其反。
包烨华说,对于像周阿姨这种阳虚体质的人,就非常适合来医院做艾灸治疗。全身怕冷,关节疼痛其实都是人体气血亏虚所致。艾灸有温经通络、祛湿散寒,保健强身的功效。特别是对于身体较虚弱畏寒的老年人,艾灸不失为一种简单便利的养生保健方法。
俗话说,“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秋冬季节艾灸养生,能够促进人体阳气顾护外卫,以增加抵御外邪的作用,现代医学来看,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体质虚弱的老年人秋冬季常常容易感受风寒外邪,流感来袭之时更加成为易感人群。
对于女性来说,生理期容易出现阳气温煦不力、气血亏虚所致的四肢不温、怕冷等临床表现,艾灸也可以通过温补阳气,调理气血的机制,从而起到鼓舞气血、温通经脉的作用。
杭州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包烨华介绍说,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是用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的艾炷或艾条,点燃后,在穴位或特定部位熏灼、熨烫,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老年人可以采用艾灸保健身体,常用的穴位除了上述的足三里、三阴交外,还有关元、气海、肾俞、命门等。每次选取2-3个穴位,每穴灸5-10分钟时间,以达到局部皮肤潮红为佳。
艾灸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效,凡元气亏损均可酌情使用。气海为先天元气之海,搭配关元穴,温补肾气的作用更为明显。艾灸命门、肾俞穴也可以强肾固本,温肾壮阳。
在临床上大多采用艾灸足三里、三阴交。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艾灸足三里具有调理脾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的作用。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艾灸可以起到调脾胃、益肝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