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五旬大妈天天跟家人吵架 医生说:原有的躁狂症复发了
春暖花开,精神障碍高发,留意早期征兆
发布时间:2019-04-02 06:00:00 星期二   柯桥日报

民间有句俗语说:“菜花黄,痴子忙。”意思是,每到春天油菜花开放的时日,街上的“痴子”便越来越多。“最近这样的病人确实比较多。”绍兴第七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童伟隆介绍,每年春季,市七院住院病人就爆满,每年的3月-5月,精神病的发病率、住院率、门诊率最高。目前3月门诊量比上个月增了10%以上,比较容易发病的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狂症和焦虑症。

“我真受不了我妈了,只好送到医院来了。”3月27日上午,市民张女士带妈妈到绍兴第七医院精神科看病,希望医生能帮到她。

张女士的妈妈今年51岁,退休在家,帮张女士带两岁半的儿子。“大概从上周开始,我妈妈就不太正常了,每天回家一直说我儿子怎么调皮,自己管不牢什么的,我先生说了一句‘男娃都比较调皮’,她就跟我先生大吵了一架。”张女士说,刚开始还以为妈妈心情不太好,可是最近几天她都向家人发脾气,晚上经常半夜不睡觉。

“前天晚上我半夜上厕所,发现我妈竟然坐在房间里自言自语,吓死我了。”张女士说,妈妈之前患过躁狂症,服药大半年后好了,最近不知道为啥,每天晚上不太睡觉,脾气也非常差,经常和人吵架,还突发奇想说要出国。

到绍兴第七医院精神科就诊后,门诊医生确定为躁狂症复发,需要住院治疗。“我们一般会用药物和心理两方面治疗,一般住院治疗两周左右会稳定下来。”医院精神科门诊医生说。

童医生介绍,导致精神障碍疾病的原因很多,比如家族遗传、性格、社会环境因素、外界不良刺激、躯体疾病等。其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春天气候多变,容易干扰人们固有的生理功能。在春天,白昼开始逐渐变长,食物增多,人的新陈代谢旺盛而睡眠相对减少,这时体内的激素或神经递质水平也会相应调整,让人们适应季节变化的生存节律。如自身适应能力差,导致体内外失去平衡,加剧了心理机能混乱,就会使精神行为发生异常改变,促使精神障碍发病或复发。即便对于大部分精神健康的人群,春天如孩儿脸般多变的气候也会使人们情绪波动较快、烦躁不安。

童医生说,精神障碍疾病早防早治意义重大。精神疾病目前在医学上不管轻重,统称为精神障碍。在春季精神疾病容易复发的时期,家属要注意留心观察病人的表现,一旦病人在行为举止、情绪、性格等方面发生异常改变,都有可能是精神病复发的征兆。对于一些精神障碍疾病患者,在平时一定要按规律服药,并保持良好的心态。

如何及早发现精神障碍?

一是从睡眠情况推断,睡眠是反映精神病病情的“晴雨表”,严重的睡眠紊乱通常是精神疾病复发的早期表现和征兆。

二是精神病人自身出现自知力动摇,即原本认识到自己有病,自觉服药的患者,突然不承认自己有病,甚至拒绝服药,就要高度警惕疾病复发。

三是情绪出现明显反常,性情变得跟平时不同,出现敏感多疑、悲喜无常、心神不宁等症状。对人冷漠,失去以往的热情,与亲人也缺少应有的情感交流;要么心情极好、精力充沛,要么心情沉闷、郁郁不乐;喜怒无常或焦虑不安等。

四是言语异常,说话较以前明显增多,声音高亢;或说话较以前明显较少,沉默寡言;或所说的话词不达意,令人费解,甚至反复重复同一内容等。

五是行为异常,比如少语少动,关门闭户,无故哭闹,砸摔东西,自笑发呆等。

发现家人出现上述精神异常表现,应设法取得患者的配合,送其到精神科进行检查。


来源:柯桥日报    作者:记者 陈丹梅 实习生 季欣可    编辑:邹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