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风渐起,草木凋零,我们迎来了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一个“藏”字,道尽了立冬物候的精髓。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这段经典揭示了立冬养生的三大核心。
立冬养生三大核心
护佑阳气,重在“藏”
冬季自然界阳气潜藏,人体阳气也应随之收敛,深藏于内,为来年春天蓄积能量。“无扰乎阳”是冬季养生的第一要义。
动静结合,贵在“静”
从情志到形体,冬季都应趋于宁静。精神上要保持安宁,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形体上不宜进行大汗淋漓的剧烈运动。
防寒保暖,要在“温”
“去寒就温”是保护阳气的重要手段。尤其要注意头部、背部、腹部和关节等关键部位的保暖,防止寒邪侵袭。
立冬时节的精神调养
立冬时节的精神调养,核心在于“守静”。唐代大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主张冬季应“敛神秘志,以避寒侵”。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怡情养性。
多晒太阳:选择阳光和煦的午后,背对太阳,有助于振奋阳气。
静坐冥想:每日安排时间摒弃杂念,专注于呼吸,使心神内守。
欣赏舒缓音乐、练习书法等活动,都是安神定志的好方法。
立冬饮食
“立冬补冬”需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饮食上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温养肾阳
羊肉:温中暖下,补益气血,可制作羊肉萝卜汤,补而不腻。
鸡肉:温中益气,炖香菇鸡汤,鲜美营养。
韭菜、核桃等:温补肾阳的好食材。
滋补肾精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黑色入肾,立冬后宜多吃。
黑米:滋阴补肾,可煮粥食用。
黑豆:活血利水,补肾益阴。
黑芝麻:补肝肾,益精血。
增苦少咸
《千金要方》提到:“冬三月,宜省咸增苦,以养心气。”适当增加苦味食物,如苦瓜、杏仁等,以助养心气。推荐食疗方:当归生姜羊肉汤。
常见误区与提醒
进补过度
冬季进补需因人而异。体质偏热、易上火者不宜过度温补,应先咨询中医师辨明体质。
过度保暖
保持室内温暖的同时需定时通风,衣着不宜过厚,以免出汗后更易感寒。
拒绝运动
“冬藏”并非完全静止。适度运动有助于气血流通,增强免疫力,关键在于把握“度”。
立冬,是万物休憩的号角,更是生命厚积薄发的开始。让我们在这静谧冬日里,悉心养护身心,静待来年春天的生机勃发。
供稿: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中医师 王飞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