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杭州打拼多年的佟先生(化名),凭着一手水产处理的好手艺在水产市场颇有名气。可谁也没想到,一份“特殊”订单,竟让他经历了一场生死攸关的急救。
那天清晨,佟先生像往常一样分拣货物,处理各种水产鱼类,但当他伸手抓住一条浑身布满斑纹的石头鱼时,手掌突然传来一阵钻心的剧痛!他猛地缩回手,只见右手虎口处多了一个细小的伤口,鲜血正顺着伤口渗出,“应该是不小心被它背脊部的尖刺刺伤,那种剧痛就好像触电般,然后一直蔓延,剧痛难忍。”
短短几分钟,佟先生的右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肿胀起来,像被充了气一样,肿得像“熊掌”,皮肤也变得红肿,剧烈的疼痛伴随着麻木感,让感到害怕的佟先生直奔就近的医院。
树兰(杭州)医院皮肤科主任瞿镔主任医师接诊时,立马关注到了佟先生肿胀的右手,仔细询问受伤经过,“整个过程中,他虽然因为剧烈疼痛惨叫声阵阵,但幸好就诊及时,生命体征稳定。”
随后,瞿镔主任为佟先生迅速开展了一系列救治处理,经过及时治疗,佟先生的肿胀逐渐消退,疼痛也慢慢缓解,总算脱离了危险。
为什么石头鱼刺伤如此致命?
石头鱼,又名毒鮋,是硬骨鱼纲鲉形目毒鮋科的暖水性底层鱼类统称。其体长15-25厘米,体表密布疙瘩状突起,形似礁石,背鳍具13根连接毒腺的硬棘,皮肤多呈黑褐色或暗红色。
该属鱼类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热带海域,我国南海可见。常潜埋于浅海珊瑚礁、岩礁或沙泥中,仅露出双眼伏击鱼虾等猎物。
石头鱼是海洋中毒性最强的物种之一,有 “海洋隐形杀手”之称,它的背鳍棘中藏着致命毒腺,毒液里藏着两类 “致命武器”:
强烈神经毒素:专门攻击人体神经系统,轻度会导致肌肉麻痹、头晕乏力,严重时可引发呼吸困难、心力衰竭,危及生命;
坏死性毒素:直接作用于受伤部位组织,短时间内就会引发严重肿胀、剧痛,若处理不及时,还可能导致组织坏死,留下终身后遗症。
被石头鱼刺伤后,身体会发出一系列 “危险信号”,疼痛感会瞬间达到顶峰,被伤者多数形容为 “一生中最剧烈的疼痛”,且会持续蔓延;受伤肢体在半小时内就可能严重肿胀,甚至影响活动;伤口周围会逐渐发白、发紫,这是组织受毒素侵袭的表现;还可能伴随恶心、呕吐、出汗、心跳加快、呼吸困难,极端情况下会引发休克。
医生提醒,石头鱼常潜伏在浅海礁石区或泥沙中,体表颜色与环境高度相似,很容易被误触。无论是水产从业者、海边游玩的游客,还是钓鱼爱好者,遇到这类外形奇特、身上带棘的鱼类,一定要保持距离,切勿随意触碰。
记住这四点
关键时刻能救命!
一旦被石头鱼或其他有毒海鱼刺伤,冷静应对是前提,正确的急救措施能极大降低伤害,这 “四要” 一定要刻在心里!
1、要立即撤离水域:若在海边或水中受伤,务必迅速平稳地离开水域,避免因剧痛导致肢体失控引发溺水;
2、要热水浸泡伤口:这是最核心的急救手段!立刻准备 40-45℃的热水(以不烫伤皮肤为宜),将受伤部位浸泡 30-90 分钟,直到疼痛明显缓解。因为石头鱼的毒液本质是蛋白质,遇热会变性失活,能快速减轻毒性和痛感;
3、要规范清理伤口:热敷的同时,仔细检查伤口是否有残留的毒刺断肢,若有可用镊子轻轻取出,再用干净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减少细菌感染风险;
4、要立刻紧急就医: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无论疼痛是否缓解,都必须马上前往医院就诊。去医院的路上,条件允许的话要继续用热水袋等保持伤口热敷,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