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高气爽,正是登高望远的好时节。在杭州,不仅西湖柔情似水,群山也如画般迷人。上周末,张先生和妻子循着秋光去登山,没想到被一群“不速之客”毁了这趟放松之旅。
放松变惊魂!夫妻登山遇蜂群
张先生和妻子都是忙碌的上班族,难得清闲,便计划趁着周末走进大自然,舒缓身心。
当天夫妻俩沿着蜿蜒的山间小径缓步前行,突然听到一阵嗡嗡声。“开始只看到几只马蜂在周围飞舞,没太放在心上,谁知越往前走,马蜂越来越多,一大群突然从路边的树丛里涌了出来。”张先生妻子回忆。
见情况不妙,张先生立刻拉着妻子向前奔跑,但蜂群紧追不舍。慌乱中,妻子脚下一滑摔倒在地,张先生急忙折返搀扶,就在这时,二人被蜂群团团围住,身上多处遭到蜇伤。
“感觉像被无数根细针同时扎进皮肤”,张先生和妻子强撑着向山下跑去,直到遇上一队登山客,用随身携带的碘伏帮他们简单清洗了伤口,并迅速将二人送往杭州市中医院急诊救治。
小蜂大毒,情况严重会致命
到达医院时,妻子已经出现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的症状,张先生被蜇伤20余处。接诊的皮肤科医生立即为两人进行抗过敏、抗休克治疗,并对伤口进行处理。
“蜂蜇伤不仅会引起局部红肿疼痛,还可能引发全身过敏反应,严重时会导致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接诊医生表示,幸好张先生夫妇送医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经中西医结合治疗,两人的症状逐渐缓解,生命体征恢复平稳,随后转入病房继续观察恢复良好,目前已无大碍。
据了解目前已知的蜂类有10万多种,大部分蜂都带有毒刺、能蜇人。杭州市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袁丞达指出,从中医角度看,蜂毒属于“毒邪”范畴,其性质偏温,具有火毒之性。蜂蜇伤人体后,毒邪侵入经络,导致气血运行失常,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临床上我们主要分为以下三种证型:热毒蕴结型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可伴有发热、口渴等症状。风毒袭表型多见皮疹、瘙痒、风团等过敏表现。毒陷心包型最为危重,可出现头晕、恶心、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全身中毒症状。
时值秋季,是蜂类活动频繁的季节。专家提醒广大市民,在进行登山、郊游等户外活动时,务必提高警惕,做好防护,莫让类似的意外扫了兴致。被蜂蜇伤后,要第一时间清洁伤口,密切观察身体状况,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务必立即前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