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不只是简单“打一针” 多学科协作明察“病根” 世界镇痛日来临专家呼吁疼痛不要“忍忍过”
发布时间:2025-10-21 10:22:13 星期二   每日商报

疼痛,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第五大生命体征”。临床中,很多疾病虽然都表现为疼痛,其本质却错综复杂。在2025年世界镇痛日到来之际,浙大二院疼痛科主任严敏教授呼吁:“别再忽视身体发出的疼痛警报,如果疼痛持续超过1个月,或影响睡眠、工作、生活,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的疼痛科就诊。”

颈椎腰椎痛又没到手术的地步

58岁阿姨选择微创治疗缓解疼痛

“痛得手臂都抬不起来,在老家看了骨科、神经内科、康复科,止痛药吃了一大把效果都不好,直到来了这里。”

58岁的蒋阿姨是一名江西来杭的家政工作者,平时工作劳累又繁忙,长期低头工作,落下了颈肩疼痛的老毛病。半年前,她的颈椎病发作了,整个右手臂疼得无法正常抬起,晚上睡觉也不能躺平,严重影响工作,但为了生计依旧忍痛干活。

她辗转多家医院,有的建议手术,有的说保守治疗,让她莫衷一是,最后经老乡介绍来到浙大二院疼痛门诊。

经评估,蒋阿姨的颈椎磁共振显示椎间盘突出,手臂疼痛症状是因为神经受到压迫,导致急性炎症刺激,神经压迫程度不算严重,不符合手术指征。但她的疼痛评分达8分(满分10分),且伴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特征,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有限。

疼痛科陈群山医生为蒋阿姨进行了“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通过超声找到了受压迫的神经,在超声引导下,将药物精准输注到受累神经周围,5分钟后,手臂疼痛的症状明显缓解。

两周后,蒋阿姨接受了第二次阻滞治疗,手臂疼痛症状基本消失。到现在已经好几个月了,困扰已久的手臂疼痛已消失无踪。

多学科协作打破“单打独斗”

为疼痛患者量身定制方案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于疼痛治疗的理解,就是简单“打一针”就能缓解,实际上并非如此。疼痛的成因复杂,可能涉及躯体损伤、神经病变、心理因素等,需要多学科协作才能找到“病根”。

为此,浙大二院开设了多学科的疼痛诊疗中心,打破学科壁垒,构建了以疼痛科为主导,联合多个科室协作,让不同领域的专家“组团作战”,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中心成立以来,已接诊各类疼痛患者超10万人次,其中复杂疑难病例占比达30%。“很多患者从外地慕名而来,就是因为这里能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严敏教授表示,不仅如此,疼痛科的微创治疗更是技术含量极高的“精准手术”。据悉,该院疼痛中心每年开展各类微创治疗超2000例,有效率达90%以上,患者通过微创治疗,快速缓解疼痛,提高了生活质量。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冯双 通讯员 鲁青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