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8天6例!杭州有人“卡喉”险丧命!这些救命法子必看
发布时间:2025-10-17 11:25:30 星期五   健康杭州

鸡蛋羹,口感嫩滑

常被认为是

老少咸宜的“安全食品”

然而,就是一碗蛋羹

却让杭州一位八旬老人

经历了生死一刻

杭州8天6例呼叫!

气道异物梗阻离我们并不远

近日,杭州市急救中心接到一通紧急呼救:一位80岁的老人吃鸡蛋羹时突然窒息,情况万分危急!调度员立即调派就近的救护车,以最快速度赶往现场。

由于现场无人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短短几分钟内,老人已从窒息发展为心脏骤停,倒地不起,命悬一线!

万幸的是,院前急救医生抵达后立刻争分夺秒展开抢救。最终老人恢复了自主心律,后被平稳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这并非个例,仅8天里,杭州市急救中心连续接到6起气道异物梗阻呼救。

好在,经杭州120调度员的指导以及后续医生的专业救治,6名患者均成功脱离生命危险。

严重气道异物梗阻有什么症状?

哪些人容易发生?

发生严重气道异物梗阻时,通常是有较大的异物完全阻塞了气道。

➡️成人会做出典型的“V”字手势,无法发声、咳嗽,面色青紫,很快就会发生意识丧失、昏迷倒地的情况。如果不能及时解除梗阻,患者很快就会因缺氧而导致心脏骤停。

➡️婴儿发生严重气道异物梗阻时,往往表现为无法哭泣、无法呼吸、无法咳嗽。吸气时出现胸骨上方、锁骨上方、肋间隙的皮肤肌肉向下凹陷。口唇及脸面青紫或苍白。

气道异物梗阻并非偶然事件,它尤其“偏爱”以下几类人群。

1、婴幼儿(尤其是1~3岁)

生理原因:咽喉保护机制(如会厌软骨)功能尚不成熟,咀嚼功能差,气道直径细小,小异物易堵。

行为特点:好奇心重,爱将小物件放入口中;进食时容易哭闹、嬉笑、跑动,极易导致异物呛入气道。

常见的高风险食物:花生、瓜子、核桃、糖果、果冻、小玩具零件、笔帽等。

2、老年人

功能因素:牙齿脱落或戴假牙,导致咀嚼效率大幅下降;咽喉部感觉反应迟钝,吞咽协调功能减弱,容易发生“误吸”。

疾病因素:患有脑血管疾病(如脑梗后遗症)、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老人,吞咽反射显著降低,是异物梗阻的极高危人群。

常见的高风险食物:黏稠易成团的鸡蛋羹、汤圆、糯米制品、大块肉类、整粒药丸、干燥馒头等。

3、患有神经系统疾病或吞咽功能障碍的人群

无论年龄,只要患有如脑卒中、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病、脑外伤等疾病的患者,其吞咽肌肉的协调性都会受损,极易在进食、饮水时发生误吸。

4、进食习惯不良者

边吃边说笑:吃饭时大声说笑、激烈争吵,会导致声门(气道的入口)意外打开,食物极易滑入气道。

匆忙进食:“狼吞虎咽”,食物未经充分咀嚼就大口吞咽。

醉酒者:酒精会抑制神经反射,导致吞咽协调性和咳嗽反射迟钝,更容易噎食且在噎住后无法有效自救。

异物卡喉别慌

学会这些方法,关键时能救命

➡️对成人严重的气道梗阻患者,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应当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立即实施海姆利克法腹部冲击,直至异物排出。如果患者失去反应则应立马进行心肺复苏。

成人海姆利克法腹部冲击步骤:

1.站位环抱: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腿分开呈弓步,协助患者双脚分开站稳,身体略微前倾。

2.定位手势:施救者双臂环抱患者腰部,先找到肚脐位置,将食指与中指并拢放在肚脐上方,另一手握拳,拳眼向内置于两指上方,随后撤出两指,五指并拢抓住握拳手。

3.冲击动作:快速用力向患者上腹部挤压(“向上、向内”冲击),力度以能排出异物为宜,每次冲击后放松,重复直到异物排出。

如果自己发生了严重的气道梗阻时,可用自己的一只手握拳,用拳头的拇指侧紧抵脐上两横指处,另一只手紧握此拳头,用力快速向上、向内冲击。也可选择将上腹部抵压在一块坚硬的平面上,如椅背、桌缘、走廊栏杆等处,弯腰并连续向内、向上冲击,从而使异物排出。

对晚期妊娠、明显肥胖或腹部术后患者,应改用胸部冲击:双臂从腋下环绕至胸骨中部,垂直向后快速冲击。

➡️对婴儿来讲,应当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救护者取坐位或跪位,将婴儿面朝下,骑跨于前臂上,头部低于躯干;以前臂内侧+大腿为支撑,一手固定婴儿下颌角(避免压迫颈部),用另一手掌根在两侧肩胛骨连线中点给予5次快速叩击;无效则翻转婴儿仰卧于另一前臂,同样头低脚高,在乳头连线下一横指处用两指垂直向下5次胸部冲击。

温馨提醒

不论是婴儿还是成人,气道内异物被清除后,即使看起来状态良好,也应该尽快去医院进行检查,以确保没有损伤气道或其他内脏器官。

特别提醒,拨打120时,务必保持电话畅通,调度员会立即给出针对性的徒手解除梗阻或CPR指令,请按步骤执行。

供稿:杭州市急救中心

来源:健康杭州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