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味”“变丑变老”,很多人会默认是岁月流逝的自然结果。但对63岁的老张(化名)而言,这些困扰了他三年的“衰老迹象”,竟是生长激素型脑垂体瘤发出的健康“警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马跃辉主任医师提醒,若家中老人出现容貌异常、身体异味等特殊变化,切勿简单归为“衰老”,需及时就医排查。
六旬大伯三年“怪病”缠身,误以为是“衰老”
三年前,曾经相貌端正的老张开始出现明显变化:脸庞逐渐变宽,手脚变粗、鼻子增厚,原本清晰的谈吐变得含糊,像含着东西说话;身上还常散发酸馊异味,家人靠近都需强忍;夜间打呼噜声震天,最后老伴无奈搬去客房居住。面对这些异常,老张始终觉得“年纪大了,这些都正常”,却从未想过就医。
直到近期血压飙升,老张才到附近医院就诊。医生除了发现高血压,更注意到他面容、肢体的异常改变,随即检测其生长激素(GH)水平,结果显示高达39.9ng/ml,远超2.47ng/ml的正常上限。进一步检查后,老张被确诊为“肢端肥大症”——这一曾出现在中学生物教科书上的疾病,95%以上由生长激素型脑垂体瘤引发。然而,当地医院的常规磁共振检查,却未发现有明显的肿瘤踪迹。
在当地医生的推荐下,老张转诊至浙大一院神经外科副主任马跃辉主任医师的专家门诊。凭借丰富诊疗经验,马跃辉结合老张的症状与检查单判断:“可能j 肿瘤体积过小,常规设备难以捕捉。”
随后,医院启用“高分辨率垂体增强磁共振+高精度PET-CT”的检查“黄金组合”,最终在老张的垂体内部找到一颗直径仅2mm的微小肿瘤,甚至比一粒芝麻还小,而这正是导致其生长激素异常分泌的“元凶”。“别看它个头小,危害却极大。”马跃辉解释,长期过高的生长激素会引发心脏肥大、高血压、糖尿病,甚至增加患癌风险,若肿瘤持续增大,还会压迫视神经,影响视力与视野,必须尽早手术切除。
生长激素型脑垂体瘤早期症状隐匿 这些信号需警惕
“脑子里长肿瘤,是不是要开颅?我这年纪可经不起折腾。”得知需手术时,老张十分恐慌。马跃辉却给出了安心的答案:“无需开颅,从鼻腔就能切除肿瘤。”
由于垂体位于颅底“蝶鞍”这一狭小骨性凹陷内,传统开颅手术创伤大、恢复慢。针对老张的病情,团队采用“经鼻腔内镜微创手术”——如同“钻烟囱”般,从鼻腔自然通道进入,精准定位并切除肿瘤。整个手术仅用时68分钟,出血量不足20ml,且头面部无任何伤口,无需拆线。
术后第二天,老张的生长激素水平便降至0.4ng/ml,恢复正常;术后5天顺利出院。更让他惊喜的是,困扰已久的症状有了明显改善:舌头灵活了,说话清晰了,头痛头晕消失了,血压平稳,打呼噜减轻,身上的异味也基本消除,“感觉自己又‘年轻’回来了!”
马跃辉强调,生长激素型脑垂体瘤早期症状隐匿,部分患者表现为肢端肥大症,也有患者出现月经紊乱、性欲减退等易与其他疾病混淆的症状。但通过“内分泌检查+高分辨率影像检查”,完全可以实现早期诊断,即便像老张这样的疑难病例,也能在综合实力强的大医院通过先进设备找到病灶,且早期微创手术可实现根治。
“很多老人把‘容貌变丑、血压血糖难控制、严重打鼾’当成正常衰老的表现,硬生生拖延成了大问题。”马跃辉特别提醒,若家中老人出现上述异常,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排查,切勿因“误认衰老”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