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失眠治疗领域迎来重大范式转变,以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DORA)为代表的新型作用机制药物逐步改写临床实践。作为该类药物中的杰出代表,达利雷生(Daridorexant)凭借其精准调节睡眠-觉醒节律的独特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越来越多睡眠专家的认可与应用。这类药物的问世,标志着失眠治疗策略从传统的“广泛镇静”迈向“精准调控”,为患者提供更符合生理特征、更具安全性的睡眠解决方案。
失眠的发生与大脑中觉醒系统的过度激活密切相关。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黄志力在近期举行的中国睡眠医学发展论坛上阐释:“食欲素系统是维持人体觉醒状态的关键神经通路,其功能亢进是导致失眠的核心机制之一。DORA类药物能够精准调节这一系统,抑制异常觉醒信号,从而实现夜间睡眠质量的提升与日间功能状态的改善双重目标。”作为高选择性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达利雷生具有约8小时的理想半衰期,既能有效维持睡眠连续性,又可避免药物在体内的过度蓄积,显著降低次日残留效应风险,契合理想睡眠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国际睡眠学界对DORA类药物的认可度持续提升。意大利比萨大学教授、剑桥睡眠医学专家劳拉·帕拉吉尼在分享国际经验时指出:“达利雷生已成为欧美多国失眠治疗指南中的一线推荐药物。大量临床研究与真实世界证据表明,患者在使用后不仅入睡时间显著缩短、夜间觉醒次数减少,更重要的是晨起后感觉头脑清醒,摆脱了传统安眠药物常见的昏沉感与认知钝化。从传统镇静药物转向DORA类药物,已成为全球失眠治疗的重要趋势。”
在中国人群中开展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该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作为达利雷生中国Ⅲ期临床研究的主要牵头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玉平教授公布了令人鼓舞的数据:研究显示,患者平均入睡时间缩短35分钟,入睡后觉醒时间减少30分钟,总睡眠时间延长约1小时。尤为重要的是,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次日困倦感加重、停药后反跳性失眠等传统药物的常见问题。“达利雷生真正实现了‘优质睡眠’与‘日间功能改善’的协同提升,精准回应了失眠患者‘晚上睡得好、白天精神好’的核心诉求。”王玉平教授强调。
达利雷生的成功也推动了中国失眠药物研发的创新浪潮。国内多家制药企业如扬子江药业、翰森制药等纷纷布局同类药物的研发。而先声药业凭借前瞻性的战略引进,率先将达利雷生推进至商业化阶段。2025年9月5日,该药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张处方,标志着这类创新药物正式进入中国临床实践。为进一步提升药物可及性,达利雷生已在阿里健康、美团买药、京东健康等主流医药电商平台全面上架,为国内失眠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现代化购药渠道。
随着临床应用的深入与真实世界数据的积累,以达利雷生为代表的DORA类药物有望进一步明确其在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共病患者)中的治疗价值。先声药业等企业也正持续开展上市后研究,探索药物在不同临床场景下的最佳应用策略。这一创新疗法的普及,不仅为无数失眠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也推动着中国睡眠医学向更加精准、个体化的方向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