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繁忙的生活中,许多人正默默承受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尴尬:开怀大笑或轻轻打个喷嚏时,突然感觉尿液不受控制地流出。这种让人难堪的情况,医学上称为“漏尿”,是许多中老年人及产后女性的常见困扰。然而,许多患者认为这是难以启齿的私事或正常衰老现象,这种误解让许多人错失了最佳康复时机。那么,到底漏尿该如何解决?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漏尿?一起来听听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中医师陈姗的建议。
告别“副作用”误区
漏尿不是必须忍受
30岁的王先生(化名)今年4月检查出前列腺癌,5月初接受了微创手术。尽管手术很成功,但术后他面临着严重的尿失禁问题,每天需要使用两片成人尿不湿,24小时漏尿量高达84至96克,属于重度尿失禁。
“那段时间几乎不敢出门,生活质量一落千丈。”王先生回忆道。和许多患者一样,他最初也认为漏尿是手术后必须忍受的副作用,甚至做好了长期使用尿不湿的心理准备。转机出现在他了解到浙江省中医院的针灸科“尿失禁门诊”。陈姗副主任中医师为他做了“电针阴部神经刺激”治疗。经过约两周治疗,他的漏尿量显著减少至大约10克,基本摆脱了对尿不湿的依赖。
“漏尿不是必须忍受的术后副作用,也不是年老的‘正常’现象,它是一种可以预防、治疗和改善的医学问题。”陈姗说道。
漏尿可不是小事
精准识别,区分漏尿类型
漏尿,医学上指尿液不受主观意识控制而不自主流出的现象。它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压力性尿失禁最为常见,表现为咳嗽、打喷嚏、大笑或跳跃时漏尿,多因盆底肌力量减弱导致;急迫性尿失禁则表现为突然产生强烈尿意,还没来得及赶到厕所就发生漏尿,通常与膀胱过度活动相关;混合性尿失禁则兼具前两者的特征,在临床上也较为常见。医生一般会通过记录患者每天使用的尿垫数量以及24小时漏尿量来评估漏尿的严重程度,若24小时尿垫增重小于4克,则代表患者基本痊愈。
“像王先生这样的前列腺术后男性是尿失禁的高发人群。”陈姗介绍,除了前列腺术后患者,还有一些特殊人群也容易漏尿,如中老年男性、盆腔手术后患者、肥胖人群、长期便秘者、糖尿病患者、重体力劳动者等。
从中医角度来看,漏尿多与肾气不固、膀胱失约相关。肾作为先天之本,主水液代谢;膀胱为州都之官,负责储尿和排尿。当肾气虚弱,或脾虚导致中气下陷,又或湿热下注膀胱时,都会致使膀胱约束无力,从而引发漏尿。因此,中医调理应以补肾固涩、健脾益气、清热利湿为核心,通过内外兼修,恢复身体平衡。
科学应对,摆脱漏尿阴霾
专业诊断与行为干预并行
“面对漏尿问题,‘回家躺躺就能好’是常见的错误认知。”陈姗提醒,术后尿失禁若不进行专业干预,不仅会让患者长期忍受痛苦,还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如会阴部皮肤感染、溃烂,增加跌倒风险,甚至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发现漏尿,专业诊断是前提,患者应前往正规医院泌尿科或尿失禁专病门诊,通过问诊、尿垫试验、盆底肌功能评估等方式明确漏尿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其次,可以进行一定的行为干预。患者可以进行膀胱训练,制定排尿时间表,逐渐延长排尿间隔,以改善急迫性尿失禁;同时,控制体重、避免便秘、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也很重要。“凯格尔运动是锻炼盆底肌的常用方法,但必须正确进行。盲目锻炼反而可能加重病情。”陈姗指出。